[发明专利]一种用于3D打印的双粉料混合打印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07251.1 | 申请日: | 2019-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053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4 |
发明(设计)人: | 田宗军;王林;鲁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精铖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江苏三维智能制造研究院有限公司;安徽筑梦三维智能制造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F3/105 | 分类号: | B22F3/105;B33Y30/00;B33Y40/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39 江苏省南京市雨***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粉料 成型缸 收集缸 打印 打印系统 刮刀系统 成型材料 二次使用 粉料混合 激光装置 密封箱体 分设 刮刀 混杂 可用 回收 汲取 金属 引入 配合 | ||
1.一种用于3D打印的双粉料混合打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模块(0)、密封箱体(1)、激光装置(2)、A刮刀系统、B刮刀系统、成型缸(3)、A粉料缸(4)、B粉料缸(5)、A料收集缸(6)、B料收集缸(7),以及分别设置于各个缸内的电控升降平台装置;
其中,各个缸的顶面敞开,各个缸分别以竖直姿态位于密封箱体(1)的下方,A粉料缸(4)、B料收集缸(7)、成型缸(3)、A料收集缸(6)、B粉料缸(5)依次沿直线排列分布、以其顶面敞开口竖直向上固定对接密封箱体(1)的外底面,密封箱体(1)底面上分别对应各个缸的顶面敞开口的位置、分别设置贯穿底面两侧的通孔,各通孔的口径分别与相对应位置所接缸的顶面敞开口的口径相适应,各个缸的顶面敞开口分别与密封箱体(1)底面上相对应位置通孔相对接;各个缸内的电控升降平台装置分别与控制模块(0)相连接,由控制模块(0)分别控制各电控升降平台装置的平台在对应缸内上下移动;
密封箱体(1)顶面在竖直方向上与成型缸(3)位置相对应的位置、设置贯穿顶面两侧的通孔,激光装置(2)位于密封箱体(1)顶面上方,且激光装置(2)的激光端对接密封箱体(1)顶面上的通孔,控制模块(0)与激光装置(2)相连接、对其进行控制;
A刮刀系统的结构与B刮刀系统的结构彼此相同,各刮刀系统分布均包括安装模块(8)、安装板(9)、滑轨(10)、电控滑座(11)、刮刀(12);A刮刀系统中的安装模块(8)与B刮刀系统中的安装模块(8)设置于密封箱体(1)内壁、对应各个缸所排列直线的其中一侧,各刮刀系统中的安装板(9)分别安装于对应安装模块(8)上、面向各个缸的侧壁上;各刮刀系统中的滑轨(10)分别以水平姿态设置于对应安装板(9)上、面向各个缸的侧壁上,且各个滑轨(10)方向均与各个缸所排直线方向相平行;各刮刀系统中的电控滑座(11)分别活动设置于对应滑轨(10)上,控制模块(0)分别与各电控滑座(11)相连接、分别对其进行控制,各电控滑座(11)分别在控制模块(0)控制下、在其所设滑轨(10)上移动;A刮刀系统中电控滑座(11)在其所设滑轨(10)上的起始位置、位于A粉料缸(4)背向其余各缸的一侧,B刮刀系统中电控滑座(11)在其所设滑轨(10)上的起始位置、位于B粉料缸(5)背向其余各缸的一侧;各刮刀系统中刮刀(12)的基座分别对接对应电控滑座(11)上,各刮刀(12)的刀片与密封箱体(1)内底面相平行、并保持预设间距间隙,各刮刀(12)分别随所连电控滑座(11)的移动而移动,且各刮刀(12)的刀片移动路径所在直线与各缸所排列直线相平行,以及各刮刀(12)的刀片所在直线与其移动路径相垂直,A刮刀系统中刮刀(12)的刀片移动区域覆盖A粉料缸(4)、B料收集缸(7)、成型缸(3)、A料收集缸(6),B刮刀系统中刮刀(12)的刀片移动区域覆盖B料收集缸(7)、成型缸(3)、A料收集缸(6)、B粉料缸(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3D打印的双粉料混合打印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结构彼此相同的A吸附系统和B吸附系统,各吸附系统分别均包括吸附装置(13)、清除管路(14)、XY双轴二维机床(15);各吸附系统中的XY双轴二维机床(15)分别设置于密封箱体(1)内壁、对应各个缸所排列直线背向各刮刀系统中安装模块(8)的另一侧,所述控制模块(0)分别与XY双轴二维机床(15)相连接、对其进行控制,实现各XY双轴二维机床(15)上移动端的移动控制;各吸附系统的吸附装置(13)均设置于所述密封箱体(1)的外部,各吸附系统中清除管路(14)的其中一端分别对接对应吸附装置(13)的吸入口,各清除管路(14)的另一端分别穿过密封箱体(1)顶面、置于密封箱体(1)内部,定义各清除管路(14)上位于密封箱体(1)内部的端部为吸附口(16),各清除管路(14)上的吸附口(16)分别对接于对应XY双轴二维机床(15)的移动端,各清除管路(14)上的吸附口(16)与密封箱体(1)内底面保持预设间距间隙,且各清除管路(14)上的吸附口(16)随其所连XY双轴二维机床(15)上移动端的移动而移动,A吸附系统中清除管路(14)上吸附口(16)的移动区域覆盖A粉料缸(4)、B料收集缸(7)、成型缸(3)、A料收集缸(6),B吸附系统中清除管路(14)上吸附口(16)的移动区域覆盖B料收集缸(7)、成型缸(3)、A料收集缸(6)、B粉料缸(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种用于3D打印的双粉料混合打印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吸气净化装置(17)和至少一根吸气管道(18),所述密封箱体(1)内壁上设置至少一个贯穿内外空间的排气孔,排气孔的数量与吸气管道(18)的数量相等,且各根吸气管道(18)分别与各个排气孔彼此一一对应;吸气净化装置(17)置于密封箱体(1)的外部,各根吸气管道(18)上的其中一端对接于吸气净化装置(17)上的进气口,各根吸气管道(18)的另一端分别对接密封箱体(1)上对应的排气孔,所述控制模块(0)与吸气净化装置(17)相连接、对其进行控制,吸气净化装置(17)工作,经其所连各根吸气管道(18)对密封箱体(1)内部进行吸气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精铖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江苏三维智能制造研究院有限公司;安徽筑梦三维智能制造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南京精铖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江苏三维智能制造研究院有限公司;安徽筑梦三维智能制造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07251.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激光立体成形过程检测方法及系统和应用
- 下一篇:3D打印机粉末输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