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游客防走失的报警提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05853.3 | 申请日: | 2019-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669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7 |
发明(设计)人: | 周道华;杨陈;曾俊;洪江;彭容;黄维;李武鸿;刘瑞东;张明娟;许江泽;吴婷婷;付志华;刘杰;詹飞;程武彬;杨眉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中科大旗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B21/24 | 分类号: | G08B21/24;G06K17/00;G06Q50/14;H04W4/80;H04W4/029;H04W4/021 |
代理公司: | 51220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李朝虎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等待区 游客 身份识别码 判定 报警提示 告警提示 告警信号 建立信息 身份信息 时间确定 识别装置 所处位置 有效监控 自动读取 时间差 备份库 防走失 布设 配发 上传 发送 同行 应用 | ||
1.用于游客防走失的报警提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在景区各路线景点处布设RFID读取设备,在每个RFID读取设备旁设等待区,每个RFID读取设备设唯一编号,其旁边的等待区标记有相同的唯一编号,各RFID读取设备均与后端服务平台建立通讯对接;
S2、后端服务平台建立游客的信息备份库,信息备份库存储有各游客的身份信息,同行的被监护人身份信息与监护人身份信息关联存储,每个游客检票后均配发带RFID电子标签的识别装置,RFID电子标签内存储与游客身份信息关联的身份识别码;
S3、游客携带识别装置进景区游玩,每到一处景点,对应的RFID读取设备自动读取游客RFID电子标签内的身份识别码,并将身份识别码和自身唯一编号绑定后上传至后端服务平台;
S4、后端服务平台接收身份识别码和唯一编号后进行时间标记,然后对身份识别码进行处理,确认游客身份信息,并根据唯一编号确定游客所处位置;
S5、根据RFID读取设备上传的各身份识别码及对应时间,以被监护人身份识别码上传时间为基准,确定同行的被监护人与监护人之间经过同一RFID读取设备的时间差;
S6、若时间差超过设定时间间隔阈值,则后端服务平台向所有RFID读取设备发送相应附带被监护人与监护人身份识别码的告警信号,最后上传被监护人身份识别码的RFID读取设备立即将告警信号发送至对应被监护人的识别装置,任何RFID读取设备在后续读取到监护人对应身份识别码时将告警信号发送至对应监护人的识别装置;
S7、被监护人的识别装置接收告警信号后发出物理提示信息,被监护人收到物理提示信息后走至对应RFID读取设备旁的等待区进行等待,监护人的识别装置接收告警信号后发出物理提示信息并显示被监护人所在等待区的唯一编号,监护人收到物理提示信息后根据显示的唯一编号至相应的等待区找到被监护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游客防走失的报警提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息备份库中存储的游客身份信息包括但不仅限于姓名、年龄、性别、手机号、身份证号、身份证照片、入景区验票时间,后端服务平台可根据手机号直接向监护人的手机发送对应告警信号,监护人通过手机获得告警信号后至对应的等待区找到被监护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游客防走失的报警提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RFID读取设备与后端服务平台建立有线或/和无线通道连接,且RFID读取设备设在游客必经位置,其RFID信号读取范围覆盖必经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游客防走失的报警提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中,RFID读取设备可同时读取N个RFID电子标签并进行身份识别码和唯一编号的传送,N大于景区最高峰人流量。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游客防走失的报警提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6中,所述时间间隔阈值的设定步骤为:
S51、获取被监护人与监护人的年龄信息,分别统计出其相同年龄段游客的平均游览速度,相同年龄段为与其年龄相差不超过五岁;
S52、计算得到被监护人与监护人年龄段游览的速度差;
S53、设定被监护人与监护人的最大间隔距离;
S54、用最大间隔距离除以速度差得到时间间隔阈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游客防走失的报警提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7中,识别装置发出物理的提示信息包括声光提示和/或震动提示,识别装置设有用于显示告警信号的显示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游客防走失的报警提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游客游玩结束后,识别装置回收,将后端服务平台中与RFID电子标签身份识别码对应的身份信息关联取消,供下一个游客重复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中科大旗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成都中科大旗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05853.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控制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交通事故的救援方法、装置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