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输液管路止流夹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004905.5 | 申请日: | 2019-10-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855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0 |
| 发明(设计)人: | 陈建胜;田晓雷;陈晨;司淑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新华安得医疗用品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M5/175 | 分类号: | A61M5/175;A61M39/28 |
| 代理公司: | 37212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胡莹 |
| 地址: | 255086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挤压段 夹持件 限位柱 限位板 输液管路 止流夹 夹体 医疗器械领域 闭合 夹持部位 留置导管 一前一后 依次连接 留置针 弯曲段 自由段 空腔 位柱 垂直 阻挡 保证 | ||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输液管路止流夹,其夹体包括依次连接的自由段、第一挤压段、弯曲段和第二挤压段,第一挤压段和第二挤压段内侧分别设有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第二挤压段内侧设有限位板,限位板位于第二夹持件上方,第一挤压段内侧设有限位柱,限位柱至少一前一后分布在第一挤压段内侧,限位柱位于第一夹持件上方;前后侧限位柱间垂直间距L不小于限位板宽度;夹体闭合后,限位板被前后侧限位柱阻挡且前后侧限位柱间空腔下方正对的第一夹持件部位和第二夹持件部位均为有效夹持部位。通过本止流夹可保证止液的稳定性和有效性,尤其适用于留置针或留置导管的输液管路止液。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输液管路止流夹,尤其适用于留置针及留置导管的输液管路止液,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留置针和留置导管已经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为避免其在输液动作中断时出现回血现象,在留置针和留置导管的输液管路上必须安装止流夹,以对输液管路进行压迫而使管内液体止流。
临床上使用的止流夹结构形式相差不大,其夹体大部分都包括顺次连接的自由段、第一挤压段、弯曲段、第二挤压段,自由段与第二挤压段的对接处设有相配合的锁止机构,通过锁止机构,实现夹体的启闭,用以防止止流夹自动打开的情况。
但在实际临床应用过程中,依然存在以下问题:
1、医务人员将止流夹的自由段与第二挤压段锁合时,若作用力的作用位置发生偏差会出现止流夹夹偏的现象,这样虽然夹体处于锁合状态,但输液管路可能出现部分夹闭或者未夹闭的现象,无法起到完全夹闭,仍会出现血液回流进输液管路中的现象;
2、虽然通过夹体上的锁止机构能够保证自由段与第二挤压段的锁合,但由于留置针和留置导管的特殊应用,其输液管路上的止流夹更容易受病人自身活动等外力因素的影响,在外力作用下,第二挤压段会沿夹体的宽度方向发生前后位移,从而带动其上设置的夹持件前后偏移,可能会导致输液管路未完全夹闭,出现回血现象。
由上述可知,虽然锁止机构能够确保输液管路上的止流夹处于锁合状态,但却无法保证止流夹对输液管路的止液稳定性和有效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有效防止夹偏或者在止液过程中发生偏移、保证止液稳定性和有效性的输液管路止流夹,尤其适用于留置针或留置导管的输液管路止液。
本发明所述的输液管路止流夹,包括夹体,夹体包括依次连接的自由段、第一挤压段、弯曲段和第二挤压段,自由段外端与第二挤压段外端设有相互配合的锁止机构,自由段与第二挤压段通过锁止机构锁止后,夹体呈闭合状态,自由段和弯曲段分别设置有供输液管路穿过的通孔,第一挤压段和第二挤压段的内侧分别设有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在夹体各段所围绕成的空腔中设置有限位结构,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第二挤压段内侧的限位板和设置在第一挤压段内侧的限位柱,限位柱数量至少为2个且至少沿夹体宽度方向一前一后分布在第一挤压段内侧,前后侧限位柱之间形成供输液管通过的空腔,限位板位于第二夹持件上方,限位柱位于第一夹持件上方;前后侧限位柱之间的垂直间距L(沿夹体宽度方向)不小于限位板的宽度d;夹体闭合后,限位板位于前后侧限位柱之间且被前后侧限位柱阻挡,同时前后侧限位柱间空腔下方正对的第一夹持件部位和第二夹持件部位均为有效夹持部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新华安得医疗用品有限公司,未经山东新华安得医疗用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0490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