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余热回收热电厂蓄能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04379.2 | 申请日: | 2019-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314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1 |
发明(设计)人: | 杨献忠;刘燕芳;田勇;张映红;韩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唐呼图壁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热电厂 |
主分类号: | F28D20/02 | 分类号: | F28D20/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83120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余热 回收 热电厂 蓄能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余热回收热电厂蓄能方法及装置,包括输送管、加热罐和蓄热箱,所述输送管的底端通过四通固定连接有回收管、低温管和高温管,并且回收管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磁阀门,所述低温管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磁阀门,并且高温管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三电磁阀门,本发明涉及余热回收技术领域。该余热回收热电厂蓄能方法及装置,不同温度的余热气体具有不同的回收利用方式,能够对不同温度的余热进行分类利用,降低余热回收蓄能装置的工作压力,将加热水箱装置与蓄热放热装置相结合,使余热回收利用率显著提升,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相变蓄热材料受热更均匀,提高蓄热材料的利用率,提高蓄热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余热回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余热回收热电厂蓄能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余热是指受历史、技术、理念等的局限性,在已投运的工业耗能装置中,原始设计未被合理利用的显热和潜热,它包括高温废气余热、冷却介质余热、废汽废水余热、高温产品和炉渣余热、化学反应余热、可燃废气废液和废料余热等,根据调查,各行业的余热总资源约占其燃料消耗总量的17%~67%,可回收利用的余热资源约为余热总资源的60%,余热的回收利用途径很多。一般说来,综合利用余热最好,其次是直接利用,再次是间接利用(如余热发电)。综合利用就是根据余热的品质,按照温度高低顺序不同按阶梯利用,品质高的可以用于生产工艺或余热发电;中等的(120度-160度)可以采用氨水吸收制冷设备来制取-30度到5度的冷量,用于空调或工业;低温的可以用来制热或利用吸收式热泵来提高热量的数量或温度供生产和生活使用。
在电厂发电过程中,会有大量的余热排出,因此经常使用余热蓄能装置对余热进行回收利用,但是现有的余热回收方式较为繁琐,余热回收蓄能装置无法对不同温度的余热进行分类利用,导致余热回收蓄能装置工作压力较大,且余热回收效率低,降低了实用性。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余热回收热电厂蓄能方法及装置,解决了余热回收蓄能装置无法对不同温度的余热进行分类利用,导致余热回收蓄能装置工作压力较大,且余热回收效率低,降低了实用性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余热回收热电厂蓄能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余热通过输送管输送到四通处,若余热温度在100℃以下,第二电磁阀门打开,余热通过低温管进入加热罐内部,同时进水管向水箱内注满水,进入加热罐内的余热气体对水箱内的水进行加热,当水箱内的水达到所需温度时,热水通过出水管排出水箱,供下级设备使用,然后进水管重新进行补水,如此循环,产生热水以供使用;
S2、在向水箱内加水的过程中,水箱表面温度降低,余热气体液化沿着水箱壁和加热罐内壁流下,堆积在加热罐的底部,能够通过第二排水管将加热罐内的热水排出以供使用;
S3、若余热温度在100℃-250℃之间,第三电磁阀门打开,余热通过高温管进入蓄热箱内部,开始蓄热,此时电机工作,转动杆转动带动蓄热筒和相变蓄热材料层转动,相变蓄热材料层蓄热发生相变,由固态变成液态,同时蓄热箱内的压力增大,进行蓄热,同时余热对换热管进行加热,换热管内的介质不断流动被加热,供下级设备使用;
S4、当第三电磁阀门关闭时,蓄热箱停止蓄热,开始放热,相变蓄热材料层放热发生相变,由液态变成固态,继续对换热管内的介质进行加热,使换热管始终能够处于被加热的环境中;
S5、若余热温度在250℃以上,第一电磁阀门打开,余热气体通过回收管直接输送至热发电器内作为发电热源继续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唐呼图壁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热电厂,未经大唐呼图壁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热电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0437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相变立体加热装置
- 下一篇:一种热传导隐形方法、装置以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