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充电器用自动识别电池电压的方法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04122.7 | 申请日: | 2019-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2978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24 |
发明(设计)人: | 李帅兵;李瑞芳;李晓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聚芯影像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1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松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开关 充电电压 稳压管 电路板 蓄电池 充电 电池电压 晶体管 放电截止电压 方法和装置 蓄电池充电 分压电阻 自动检测 自动切换 自动识别 导通 分压 算法 截止 | ||
本发明创造涉及一种充电器用自动识别电池电压的方法和装置,所述方法包括由稳压管和晶体管构成电子开关,自动检测接入充电的蓄电池的电压,根据电池电压自动切换分压电阻的大小,从而获得不同的充电电压,所述装置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电子开关,所述电子开关由Z1、Z2、Q3、Q4构成,所述电子开关由两个稳压管和两个晶体管构成,所述方法为当接入充电的蓄电池为6V规格,放电截止电压为4.8V,充电电压为6.8V,此时稳压管Z1和Z2均不导通,Q3、Q4也截止,R4和R16分压决定充电电压;本发明具有适应不同类型蓄电池充电、无需使用复杂的算法、简单实用、成本低、稳定可靠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池充电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充电器用自动识别电池电压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铅酸蓄电池是一种技术成熟的储能电池,以其价格和安全优势成为电动自行车的首选电池类型,同时还广泛用于各类车辆(摩托车、燃油汽车)的启动电源以及通信基站、太阳能路灯等场合。铅酸蓄电池以单颗电压12V和24V最常见,12V用于小型汽车的启动电源以并为车上各类设备供电,24V则用于大功率的卡车、客车和货车上。此外,6V蓄电池用在小功率的设备上,例如台灯或路灯。对于电动自行车,蓄电池作为动力电池,有36V和48V两种系统,通常通过单颗12V的电池串并联实现。对于额定电压不同的蓄电池,必须使用具有相应输出电压的充电器或充电系统进行充电,否则就会因为充电电压不够无法充电,或者因为电压过高导致充电系统工作异常甚至损坏电池,市面上众多的蓄电池充电器,包括电动自行车充电器,都是针对某一种电压的蓄电池进行设计和使用的,无法通用。为了给不同电压的蓄电池充电,需要购置多种不同规格的充电器,而且还要做好区分和标识,避免用错,这给使用带来不便;针对这些不足之处,有必要开发一种适应不同类型蓄电池充电、无需使用复杂的算法、简单实用、成本低、稳定可靠的充电器用自动识别电池电压的方法和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适应不同类型蓄电池充电、无需使用复杂的算法、简单实用、成本低、稳定可靠的充电器用自动识别电池电压的方法和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充电器用自动识别电池电压的方法和装置,所述方法包括由稳压管和晶体管构成电子开关,自动检测接入充电的蓄电池的电压,根据电池电压自动切换分压电阻的大小,从而获得不同的充电电压。
所述装置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电子开关,所述电子开关由Z1、Z2、Q3、Q4构成。
所述电子开关由两个稳压管和两个晶体管构成。
所述方法为当接入充电的蓄电池为6V规格,放电截止电压为4.8V,充电电压为6.8V,此时稳压管Z1和Z2均不导通,Q3、Q4也截止,R4和R16分压决定充电电压。
所述方法为当接入充电的蓄电池为12V规格,放电截止电压通常为10.5V,此时Z2和Q4截止;Z1导通,从而Q3饱和导通,R12和R16并联,再与R4进行分压共同决定输出的充电电压。
所述方法为当接入充电的蓄电池为24V规格,放电截止电压为21V,充电电压为27.5V;此时Z1、Z2均导通,Q3、Q4饱和导通,R12、R13和R16并联,再与R4进行分压共同决定输出的充电电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能够用一个充电电路(系统)实现对不同类型蓄电池进行自动充电(可以实现对不同类型蓄电池充电的通用装置),与现有的相关专利技术相比,无需使用CPU或微控制器一类的器件,无需使用复杂的算法,具有简单实用,成本低,稳定可靠等优点,本发明适用于各类基于UC3842系列控制的电池充电器(或系统),既可以用于自动识别不同规格的铅酸蓄电池,实现对不同电压蓄电池自动识别和充电的通用装置;还能用于自动识别不同规格锂电池,其他有益效果在具体实施例中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充电器用自动识别电池电压的方法和装置的主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聚芯影像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聚芯影像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0412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