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超支化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04100.0 | 申请日: | 2019-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946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3 |
发明(设计)人: | 宰少波;金晖;张志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8G83/00 | 分类号: | C08G8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超支 聚合物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超支化聚合物的制备方法。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超支化聚合物合成复杂的问题。通过采用超支化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4~10元可开环聚合的环状单体和/或环氧烯烃、乙烯基单体作为原料,以活性氢化合物为起始剂,在催化剂存在下进行反应得到超支化聚合物的步骤;其中,所述活性氢化合物选自含有‑OH或/和‑NH‑的活性氢化合物;所述催化剂选自氧化磷腈化合物的技术方案,一步法制得超支化聚合物,较好地解决了该问题,可用于超支化聚合物的工业化生产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一种超支化聚合物的制备方法,特别是一种利用磷腈催化剂一步法制备超支化聚合物的方法。
背景技术
超支化聚合物是由枝化基元组成的高度枝化但结构不规整的聚合物。线性聚合物中线性部分占大多数,支化点很少,分子链容易缠结,体系的粘度随着相对分子量的增大而迅速增加。而超支化聚合物中主要是支化部分,支化点较多,分子具有类似球形的紧凑结构,流体力学回转半径小,分子链缠结少,所以相对分子量的增加对粘度影响较小,而且分子中带有很多官能性端基,对其进行修饰可以改善其在各类溶剂中的溶解性,或得到功能材料。与传统的线性聚合物相比,超支化聚合物具有大量的末端官能团、良好的溶解性、较低的溶液和熔体粘度等特点。超支化聚合物由于其独特的分子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成为了近年来高分子科学界的研究热点。
超支化聚合物可以用在高固含量涂料中,用来降低体系粘度,改善流动性;可以用做塑料助剂,提高高温时的流动性,但制品的力学性能不受影响;由于具有较多官能团,超支化聚合物可以用作酶的载体、药物载体;可以用来制备光电材料、液晶材料。
超支化聚合物的制备方法有:ABx型单体缩聚、开环聚合、自缩合乙烯基聚合、质子转移法聚合、A2+B3型单体缩聚、偶合单体法聚合等等。多步聚合的方法来制备超支化聚合物,常常需要多步保护、脱保护步骤,且每步合成之后需要严格分离提纯,因此制备起来相当困难,成本很高,不适宜于大规模工业生产应用。也有采用ABx型单体进行一步或多步聚合。ABx单体一般需要自己合成.要得到聚合级纯度的单体往往需经多步反应、分离、提纯,较为繁琐。
本发明利用自制的磷腈催化剂,使用常规的单体,一步法来制备超支化聚合物,解决超支化聚合物合成复杂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现有技术中超支化聚合物合成复杂的问题,提供一种超支化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利用自制的磷腈催化剂,采用含乙烯基单体的原料,一步法制备得到超支化聚合物。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超支化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4~10元可开环聚合的环状单体和/或环氧烯烃、乙烯基单体作为原料,以活性氢化合物为起始剂,在催化剂存在下进行反应得到超支化聚合物的步骤;
其中,所述活性氢化合物选自含有-OH或/和-NH-的活性氢化合物;所述催化剂选自氧化磷腈化合物。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催化剂优选选自通式(1)表示的氧化磷腈化合物:
上述通式(1)中,R1、R2各自独立选自碳原子数为1~10的脂肪烃基、未取代的或者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为6~10的苯基、或未取代的或者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6~10的苯基烷基;x摩尔数,x取值为0~5.0范围内。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乙烯基聚合物优选选自含有烯键和环氧基团的单体,进一步优选为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中的至少一种。
上述技术方案中,活性氢化合物选自含有结构式-OH的;含有结构—NH—的活性氢化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0410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底盘系统
- 下一篇:含双酚A聚醚二酸盐的复合表面活性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