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偏振与相位复合编码的量子密钥分发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03650.0 | 申请日: | 2019-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206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7 |
发明(设计)人: | 王东;宋萧天;赵义博;曹兆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义博;宋萧天 |
主分类号: | H04L9/08 | 分类号: | H04L9/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97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偏振编码 发送端 接收端 相位编码 依次连接 量子密钥分发系统 单光子探测器 电可调衰减器 编解码过程 强度调制器 单模光纤 复合编码 减少系统 解码模块 偏振复合 偏振解码 偏振无关 相位解码 效率提升 原始协议 整体系统 激光器 单光子 复杂度 扰动 偏振 信道 | ||
一种偏振与相位复合编码的量子密钥分发系统,包括发送端与接收端,发送端包括依次连接的激光器、强度调制器、偏振编码模块、相位编码模块以及电可调衰减器,接收端包括依次连接的相位解码模块、偏振解码模块以及单光子探测器,发送端与接收端通过单模光纤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对单光子比特进行相位和偏振复合编码,可以提高协议的效率,采用偏选基的方式可将效率提升至原始协议的4倍;偏振编码和解码结构简单,性能稳定,不仅减少系统的复杂度,而且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相位编码以及解码模块具有偏振无关的特性,因此不会与偏振编码相互影响,而且不受信道扰动的影响,使得相位编解码过程非常稳定,增加整体系统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量子偏振编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偏振与相位复合编码的量子密钥分发系统。
背景技术
量子密钥分发(Quantum key distribution,QKD)可以保证远距离的通信双方进行无条件安全的密钥分发,是由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来保障其信息理论安全性。经过30多年的研究与发展,量子密钥分发已逐步实现实用化。其中,BB84 QKD协议在当前技术最为成熟,应用最为广泛,典型的BB84协议仅仅将比特信息编码在单光子的一个维度上,比如相位、偏振或者频率等,通过对单光子进行扩展编码,即将比特信息编码在单光子的多个维度上,使单光子携带多比特信息,再对这些维度分别解码,即可以提高安全码率,从而提升系统的整体效率。然而目前QKD系统的密钥产生速率较低,无法满足现有传统光纤通信的加密需求,有一些解决方案中,是在发送端增加一个消偏器,在光子进入光纤信道之前进行偏振态随机化,这样可以消除光纤双折射效应以及环境扰动对偏振态的影响,在接收端增加一个偏振分束器进行起偏,可以获得稳定的干涉结果。但是这个方案会增加一倍的损耗,使系统的效率降低了一半。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以上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偏振与相位复合编码的量子密钥分发系统如下: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偏振与相位复合编码的量子密钥分发系统,包括发送端与接收端,所述发送端包括依次连接的激光器、强度调制器、偏振编码模块、相位编码模块以及电可调衰减器,所述接收端包括依次连接相位解码模块、偏振解码模块以及单光子探测器,所述发送端与接收端通过单模光纤连接。
优选地,所述偏振编码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环形器、第一相位调制器以及第一法拉第旋转镜,所述相位编码模块包括第一光纤分束器、2X2偏振分束器、第二相位调制器以及法拉第旋转器,所述第一光纤分束器的三端口、四端口分别通过长短臂光纤连接2X2偏振分束器的一端口、二端口,所述2X2偏振分束器的三端口、四端口分别通过保偏光纤连接法拉第旋转器以及第二相位调制器,且第二相位调制器与法拉第旋转器之间通过保偏光纤相连,第一光纤分束器一端口连接第一环形器三端口,二端口连接电可调衰减器;所述相位解码模块的结构与相位编码模块一致,所述偏振解码模块包括第二环形器与第二光纤分束器,所述第二环形器一端口通过光纤连接发送端的电可控衰减器,二端口连接相位解码模块中第一光纤分束器一端口,三端口通过延时线连接第二光纤分束器的二端口,相位解码模块中第一光纤分束器二端口连接第二光纤分束器一端口、第二光纤分束器的三端口、四端口均连接一路1X2偏振分束器一端口,两路1X2偏振分束器均设置有纠偏模块,两路1X2偏振分束器的二端口、三端口均连接有单光子探测器,所述第一光纤分束器、第二光纤分束器均为2X2单模光纤分束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义博;宋萧天,未经赵义博;宋萧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0365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