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土房屋承重墙体加固的结构及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01646.0 | 申请日: | 2019-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1462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21 |
发明(设计)人: | 陈战利;杜曜先;康文景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昌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30000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安装孔 支承柱 承重墙 托换梁 工字型支撑件 钢筋 荷载 粘结力 拉结 钻设 混凝土 钢筋混凝土柱 房屋承重墙 结构整体性 塞入 两端墙体 两端水平 平行墙体 承载力 容纳孔 有效地 过梁 内顶 生土 受压 下钻 施加 传递 房屋 延伸 施工 | ||
1.一种生土房屋承重墙体加固的结构,包括工字型支撑件(1)、支承柱(2)、支承柱容纳孔(3)、安装孔(4)、支承柱钢筋(5)、托换梁(6)、托换梁钢筋(7)、箍筋(8);其特征在于:拟过梁位置间隔600mm钻设安装孔(4),安装孔(4)高宽尺寸分别为15mm和120mm,安装孔(4)内顶紧设置工字型支撑件(1),承重墙两侧从顶部往下钻设支承柱容纳孔(3),支承柱(2)为钢筋混凝土柱,两个支承柱(2)通过支承柱钢筋(5)与托换梁钢筋(7)与托换梁(6)组成一个整体,工字型支撑件(1)的底部及顶部与安装孔(4)墙体顶紧设置,安装孔(4)上下两侧布置有支承柱钢筋(5)和托换梁钢筋(7),相邻安装孔(4)之间布置有箍筋(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土房屋承重墙体加固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4)之间的间距为600mm,所有安装孔(4)的底部在同一水平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土房屋承重墙体加固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工字型支撑件(1)的外部尺寸与安装孔(4)的大小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土房屋承重墙体加固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柱容纳孔(3)直径不大于墙厚。
5.一种生土房屋承重墙体加固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S1:支承柱(2)的施工:先从待拆承重墙左右两端屋顶竖直向下钻设圆形支承柱容纳孔(3),形成两个支承柱容纳孔(3),在两个支承柱容纳孔(3)内分别预埋支承柱钢筋(5),凿除托换梁(6)两侧与支承柱容纳孔(3)上部重合部分的墙体,预留支承柱钢筋(5)的上端钢筋;
S2:安装孔(4)及工字型支撑件(1)的施工:首先在拟过梁位置间隔钻设安装孔(4),用于安装工字型支撑件(1),安装孔(4)的高度根据过梁高度确定,安装孔(4)间距为600mm,安装孔(4)的底部在同一水平面上;安装孔(4)开好后在每个小洞内塞入事先加工好的焊接工字型支撑件(1),工字型支撑件(1)大小与安装孔(4)大小一致,工字型支撑件(1)通过安装孔(4)两端水平延伸至房屋内与此承重墙平行墙体相应位置钻设安装孔(4)塞入,塞入深度等于墙厚,工字型支撑件(1)的底部及顶部与安装孔(4)墙体顶紧设置;
S3:支承柱(2)及托换梁(6)加固施工:拆除承重墙安装孔(4)之间的剩余墙体,将托换梁钢筋(7)植入安装孔(4)上下两侧,在进行钢筋绑扎时,支承柱钢筋(5)伸入安装孔(4)上下两侧中,托换梁钢筋(7)伸入支承柱(2)中,安装孔(4)之间设置箍筋(8);同时浇筑钢筋混凝土过梁及两侧支承柱容纳孔(3),振捣密实,支承柱容纳孔(3)内的混凝土终凝后与支承柱钢筋(5)共同构成支承柱(2),支承柱(2)设置于托换梁(6)两端下方;
S4:承重墙的拆除:托换梁(6)及支承柱(2)达到设计强度后,拟开洞区域墙体的拆除遵循由两端向中部,由上部到下部的顺序进行,钻孔和凿墙时需要避免较大振动,以免对结构安全造成影响;
S5:整体加固:托换梁(6)及支承柱(2)达到设计强度后,在托换梁(6)两侧与支承柱(2)上部重合部分设置模板,在模板内浇筑混凝土,混凝土终凝后与支承柱(2)和托换梁(6)通过钢筋的拉结和混凝土的粘结力组成一个整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昌大学,未经南昌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0164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既有建筑的外墙翻新方法
- 下一篇:建筑墙体渗漏修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