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石油降解菌TDYN1T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997997.5 | 申请日: | 2019-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246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发明(设计)人: | 钟磊;田静楠;陈冠益;田姝;孙于茹;武文竹;马文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B09C1/10;C12R1/01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曹玉平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石油 降解 tdyn1t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石油降解菌TDYN1T及其应用,该菌分类命名为Falsochrobactrum sp.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CGMCC No.18061。含有石油土壤中采用本发明的一种高效石油降解菌TDYN1T降解,效果较好,特别在30±1℃,pH 7‑7.4条件下石油降解,降解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修复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高效石油降解菌TDYN1T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石油是人类最主要的能源之一,其消耗量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日俱增,开采规模不断扩大。但是在石油的开采、运输和使用过程中,频繁漏油事故经常发生,给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特别是石油开采过程中产生的落地原油,已成为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据统计,2005年至今,每年世界石油总产量约3×1010吨,约有800万吨的石油污染物进入环境,大部分进入到了土壤中。
石油烃进入土壤后的危害主要在三方面:1)产生大量的石油污泥,其物理化学性质稳定、难以去除且残留时间长,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和有机质结构,破坏土壤结构及土壤微生物和植物的生存环境;2)部分迁移性强的石油烃(如苯、甲苯、二甲苯等)进入土壤后会随土壤水分到达地下含水层,从而污染地下水;3)部分挥发性强的石油烃进入土壤后会向空气挥发扩散,从而影响空气质量;进而通过土壤、水和大气环境影响人体健康。
当前处理石油污染土壤的方法主要有物理、化学和生物修复技术。物理修复技术主要是通过对石油烃污染物的物理迁移达到土壤修复目的,在油泥类等重度污染土壤应用广泛;王贞国等应用气相抽提法使石油烃去除率达到88%,其修复效果良好且无二次污染,但其修复成本较高且主要适用于重度污染土壤。化学修复技术则是通过向土壤中注入化学氧化剂,利用其氧化性修复石油污染土壤;Lu等利用H2O2和Fe3+-EDTA复合体对石油污染土壤进行处理使土壤中油质量比由14800mg/kg降低到2300mg/kg,修复效果好且成本较低,但化学药剂容易对土壤产生二次污染。
近年来,随着微生物技术的发展,利用原位土壤筛选高效降解菌株修复石油烃污染技术逐渐兴起,因其修复效率高,成本低廉和环境友好的特点成为未来土壤修复行业的发展趋势。已知降解石油的微生物共有70属200余种,其中细菌28个属包括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无色杆菌属等,霉菌30个属包括青霉菌、曲霉菌、镰孢霉菌等,酵母菌12个属包括假丝酵母属、红酵母属等。目前,已有石油降解菌的降解率大多在60%-80%之间,修复效率不高成为该技术进一步发展和应用的技术瓶颈;因此挖掘新型高效石油烃降解菌,对于提升微生物土壤修复的前景意义重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石油降解菌降解率不高的不足,提供一种高效石油降解菌TDYN1T。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石油降解菌TDYN1T的应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概述如下:
一种高效石油降解菌TDYN1T,其分类命名为Falsochrobactrum sp.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CGMCC No.18061。
上述一种高效石油降解菌TDYN1T降解土壤中石油的应用。
上述应用优选:将高效石油降解菌TDYN1T保藏编号CGMCC No.18061对数生长期的菌液用草碳粉固定后得到菌密度为108个/g的修复菌剂,将所述修复菌剂与10kg含油土壤混合,添加质量为3%,在30±1℃,pH 7-7.4条件下反应。
本发明的优点:
含有石油土壤中采用本发明的一种高效石油降解菌TDYN1T降解,效果较好,特别在30±1℃,pH 7-7.4条件下石油降解,降解效率高。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9799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