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双平面波导耦合的表面等离激元共振传感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0996757.3 申请日: 2019-10-19
公开(公告)号: CN110632034B 公开(公告)日: 2022-03-04
发明(设计)人: 贺梦冬;鲁登云;赵凯;王凯军;张新民;李建波 申请(专利权)人: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主分类号: G01N21/552 分类号: G01N21/552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410000 湖南省长沙市天心*** 国省代码: 湖南;4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基于 平面 波导 耦合 表面 离激元 共振 传感器
【说明书】:

一种基于双平面波导耦合的表面等离激元共振传感器,包括依次设置的棱镜、金层或者银层、第一平面介质波导和第二平面介质波导;第一平面介质波导包括依次设置的上含氟聚合物层、上二氧化锆层和传感层,第二平面介质波导包括依次设置的传感层、下二氧化锆层和下含氟聚合物层,第一平面介质波导和第二平面介质波导共用传感层,传感层内设置有待测液体或者待测气体的通道。本发明继承传统SPR传感器的样品无标记、实时动态检测等优点之外,由于Fano效应的发生而具有损耗低、成像灵敏度与Q因子高等突出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感应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双平面波导耦合的表面等离激元共振传感器。

背景技术

表面等离激元共振(SPR)是束缚在金属-介质界面的自由电子与电磁波耦合形成的集体振荡。利用基于SPR的生物传感技术能实时监测液体或气体折射率的变化。SPR传感分析由于其较精确的探测能力、非标记分析以及样品需求量小等优势,可用于毒性气体、化学生物分子与活体细胞分析与表征。

传统的SPR传感器存在损耗高、Q因子与灵敏度较低等不足之处。例如:[1]X.C.Yuan, B.H.Ong,Y.G.Tan,D.W.Zhang,R.Irawan,S.C.Tjin,J OptAPureAppl Opt 8(12)959(2006); [2]G.Zheng,J.Cong,L.Xu,J.Wang,Applied Physics Express 10,042202(2017);[3]S.Hayashi, D.V.Nesterenko,Z Sekkat,J.Phys.D:Appl.Phys.48,325303(2015);[4]B.Ruan,Q.You,J. Zhu,L.Wu,J.Guo,X.Dai,Y.Xiang,Opt.Express 26(13)16884(2018)。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继承传统SPR传感器的样品无标记、实时动态检测等优点之外,并且损耗低、成像灵敏度与Q因子高等突出优点的基于双平面波导耦合的表面等离激元共振传感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双平面波导耦合的表面等离激元共振传感器,包括依次设置的棱镜、金层或者银层、第一平面介质波导和第二平面介质波导;所述第一平面介质波导包括依次设置的上含氟聚合物层、上二氧化锆层和传感层,所述第二平面介质波导包括依次设置的传感层、下二氧化锆层和下含氟聚合物层,所述第一平面介质波导和第二平面介质波导共用传感层,所述传感层内设置有待测液体或者待测气体的通道。

上述的基于双平面波导耦合的表面等离激元共振传感器,优选的,所述金层或者银层的厚度为30-100nm。

上述的基于双平面波导耦合的表面等离激元共振传感器,优选的,所述金层或者银层的厚度为48nm。

上述的基于双平面波导耦合的表面等离激元共振传感器,优选的,所述上含氟聚合物层的厚度为500-1500nm,所述上二氧化锆的厚度为80-150nm,所述传感层的厚度为100-500nm。

上述的基于双平面波导耦合的表面等离激元共振传感器,优选的,所述上含氟聚合物层的厚度为895nm,所述上二氧化锆的厚度为110nm,所述传感层的厚度为371nm。

上述的基于双平面波导耦合的表面等离激元共振传感器,优选的,所述下二氧化锆层的厚度为50-200nm。

上述的基于双平面波导耦合的表面等离激元共振传感器,优选的,所述下二氧化锆层的厚度为115nm。

上述的基于双平面波导耦合的表面等离激元共振传感器,优选的,所述棱镜和下含氟聚合物层的厚度为上含氟聚合物层厚度的10倍以上。

在本发明中,TM偏振光入射棱镜,穿过金(Au)薄膜进入含氟聚合物(Cytop)介质,在满足波矢匹配条件下,在Au-Cytop界面处会产生表面等离激元(SPP)模,入射光的能量被吸收,由此产生SPR共振。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未经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9675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