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回收污水中碳、氮、磷和水的系统及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990112.9 | 申请日: | 2019-10-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508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0 |
| 发明(设计)人: | 万立国;张丽君;熊玲;陈庆林;刘红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春工程学院 |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1B25/45;C05B7/00 |
| 代理公司: | 22212 长春市恒誉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鞠传龙 |
| 地址: | 130012 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反应器 沉砂池 储存器 沉淀池 集水池 原料液 回收 上清液回流 渗透膜组件 污水管网 厌氧消化 污水 汲取液 提升泵 甲烷 浓缩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回收污水中碳、氮、磷和水的系统及方法,系统包括有集水池、沉砂池、第一反应器、第二反应器、原料液储存器、汲取液储存器、渗透膜组件和沉淀池,其中集水池与污水管网相连通,集水池通过管路与沉砂池相连接,沉砂池通过管路还与第一反应器相连接,第一反应器分别通过管路与原料液储存器和第二反应器相连接,第二反应器通过管路还与沉淀池相连接,其方法为:步骤1、污水通过提升泵进入沉砂池;步骤2、厌氧消化产出甲烷;步骤3、氮、磷资源不断被浓缩后进入沉淀池;步骤4、实现碳资源的回收;步骤5、将上清液回流至原料液储存器内重新进行处理。有益效果:实现了水、碳、氮、磷资源的完全回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回收碳、氮、磷和水的系统及方法,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回收污水中碳、氮、磷和水的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水是污水处理厂产出的重要资源,也是最多的资源,经适当处理后可用于各种回用目的。目前,通常情况下采用消毒工艺来确保出水水质的生物学安全性,在常用的氯消毒基础上,紫外线消毒以其高效性、安全性、经济等优势在实际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城镇污水中除传统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质外,还出现了新型微量有机污染物,如内分泌干扰物(EDCs)、药品和个人护理品(PPCPs)等,这些物质由于具有潜在的风险,在再生水处理过程中也应考虑对这些物质的去除。而膜技术由于高效性、稳定性、安全性等特点在水再生回用中备受青睐。
每立方米城镇污水中约含COD为0.5kg,每年随城镇污水排放流失的碳资源达2000万t,据估算约是处理污水所耗能量的9.3倍;按去除每千克COD产生0.35m3甲烷、甲烷回收率80%计算,可产生甲烷60亿m3,厌氧消化后的有机质残留量按20%计算,可生产有机肥料400万t。可见,从污水中回收碳资源具有非常大的潜能。最为常见的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碳物质回收技术是厌氧消化技术。目前,将初沉池和二沉池的剩余污泥进行厌氧消化,将污泥中的有机物物质转化为甲烷,并通过沼气发电机进一步转化为电能,以补充污水处理厂的用电量。但是,污泥在消化过程中残余有非生物质成分,仅有约一半的污泥可以被转化,因此,污泥中的有机物大约只有20%被转化为能源再利用。
磷属于一种不可再生的且不可替代的战略性资源,具有耗竭性。典型城镇污水中的无机氮主要以氨氮(游离氨NH3与离子态铵盐NH4+)形式存在,无机磷主要以磷酸盐形式(PO43-,HPO42-,H2PO4-)存在。氨氮的回收方法主要有化学沉淀(鸟粪石)法、吸附法、离子交换法和膜分离(反渗透、电渗析等)法。化学沉淀法需额外投加磷和镁;吸附或离子交换法投资少能耗低,但需频繁再生;反渗透、电渗析等运行能耗均较高。磷资源的回收技术有多种,主要以化学沉淀法、强化生物除磷法、吸附法为主。强化生物除磷法,需要二次处理;吸附法具有工艺简单,运行可靠等优点,若要回收吸附剂中的磷资源则需要额外进行解吸。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实现高效回收城镇污水中水、碳、氮和磷等资源而提供的一种用于回收污水中碳、氮、磷和水的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用于回收污水中碳、氮、磷和水的系统包括有集水池、沉砂池、第一反应器、第二反应器、原料液储存器、汲取液储存器、渗透膜组件和沉淀池,其中集水池与污水管网相连通,集水池通过管路与沉砂池相连接,沉砂池通过管路还与第一反应器相连接,第一反应器分别通过管路与原料液储存器和第二反应器相连接,第二反应器通过管路还与沉淀池相连接,原料液储存器通过管路也与沉淀池相连接,原料液储存器和汲取液储存器通过两条管路相连接,渗透膜组件装配在原料液储存器和汲取液储存器的两条连接管路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工程学院,未经长春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9011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