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常供电低功耗光电收发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910988127.1 | 申请日: | 2019-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077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发明(设计)人: | 邹航;方炯;李季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威星智能仪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042 | 分类号: | G05B19/042 |
代理公司: | 杭州君度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0 | 代理人: | 杨舟涛 |
地址: | 310015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单片机 供电 功耗 光电 收发 电路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常供电低功耗光电收发电路。本发明电路包括数据发送电路、发送使能电路、数据接收电路、单片机U1,使用过程中,数据接收端定时打开数据接收电路,检测是否有红外数据传输。发送设备需在定时周期内发送前导数据,以保证数据接收端在接收窗口期能检测到数据的传输。打开数据接收电路的窗口期与数据传送波特率有关。本发明电路不需要人工对表具进行物理干预就可以使用表具的红外通信功能,并且通过周期唤醒的方式能够保证电路一直处于工作状态,却又只有很小的功耗,既提高了该通信方式的稳定性,又降低了电路设计的复杂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仪表智能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常供电低功耗光电收发电路。
背景技术
燃气表为了与外界通信一般会设置光电通信端口,但是红外通信电路在工作时功耗较大,若一直开启会明显降低燃气表的电池使用寿命,并且红外通信是很容易收到外界环境光干扰,容易导致收到错误数据,对错误数据的解析也会造成一定的功耗,一般会通过外部按键的方式来唤醒该电路工作,该专利设计的方法与电路不需通过外部按键的方式即能实现光电收发并保持低功耗。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常供电低功耗光电收发电路。
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常供电低功耗光电收发电路包括数据发送电路、发送使能电路、数据接收电路、单片机U1。
数据收发电路包括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十二电阻R12、红外发射管D1、第四三极管Q4。
第八电阻R8的一端和第十二电阻R12的一端连接单片机U1的 27引脚,第十二电阻R12的另一端连接第四三极管Q4的基极,第四三极管Q4的集电极接地,第四三极管Q4的发射极连接第七电阻R7 的一端,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红外发射管D1的负极,红外发射管D1的正极和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连接发送使能电路。
发送使能电路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五电阻R5、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第一电容C1。
第三电阻R3的一端连接单片机U1的31脚,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第五电阻R5的一端和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和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二电阻R2的一端,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第一电阻R1的一端和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和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VCC,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和第一电容C1的一端连接数据发送电路,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
数据接收电路包括第四电阻R4、第六电阻R6、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红外接收管D2、第三三极管Q3。
第六电阻R6的一端和红外接收管D2的负极连接单片机U1的30 脚,红外接收管D2的正极连接第九电阻R9的一端,第九电阻R9的另一端连接第十一电阻的一端、第三电容的一端和第十电阻R10的一端,第十电阻R10的另一端连接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第十一电阻R11的另一端、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和第三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第四电阻R4的一端和第二电容的一端连接单片机U1的28脚,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单片机U1的29脚。
所述的单片机U1型号为R7F0C003/4M2DFB芯片。
本发明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电路不需通过外部按键的方式即能实现光电收发并保持低功耗,本发明电路不需要人工对表具进行物理干预就可以使用表具的红外通信功能,并且通过周期唤醒的方式能够保证电路一直处于工作状态,却又只有很小的功耗。本发明电路既提高了该通信方式的稳定性,又降低了电路设计的复杂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威星智能仪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威星智能仪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8812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确定阻塞件位置的组合体和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用三维激光探测溜井的辅助下放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