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集成式非独立后悬架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86132.9 | 申请日: | 2019-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3330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31 |
发明(设计)人: | 李洋;符修齐;杨梁;王金刚;樊佳鑫;盛企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坤泰车辆系统(常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G7/00 | 分类号: | B60G7/00;B60G15/02;B62D7/18;B62D7/20 |
代理公司: | 32297 南京艾普利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陆明耀 |
地址: | 213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叶片簧 螺接 副车架 纵拉杆 车身 减震器总成 传统悬架 弹性机构 导向机构 高度集成 高集成式 更换维修 控制总成 拉杆总成 两端铰接 占用空间 非独立 后悬架 螺旋簧 前拉杆 轻量化 稳定杆 转向节 弹簧 固接 前束 | ||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高集成式非独立后悬架,包括与副车架固接的叶片簧总成,所述叶片簧总成的两端铰接有转向节,每一所述转向节上均螺接有位于所述叶片簧总成两侧的前束拉杆总成和纵拉杆总成,所述前拉杆总成的另一端与副车架螺接,所述纵拉杆总成的另一端与车身连接;每一所述转向节上还螺接有与车身连接的减震器总成。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结构简单,设计精巧,该叶片簧总成取代了传统悬架结构中导向机构的下控制总成、弹性机构的螺旋簧弹簧及稳定杆总成,实现高度集成、轻量化,同时,便于更换维修,占用空间小,便于其他系统的布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设计和制造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尤其涉及一种高集成式非独立后悬架。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为人们的出行带来了很多便利,同时,随着汽车市场产品的不断更新换代,对产品的要求也会相应提升,特别是涉及到经济性、操纵稳定性、整车舒适性等。
悬架在对车体重量进行支撑的同时,缓冲、吸收路面冲击等导致的车轮上下振动,防止振动直接传至车体。从而提高驾乘人员的舒适感、保护货物、降低车体部分的动态应力,有效的减小车轮运动中的动不平衡量,从而抑制车轮的振动,提高行驶稳定性。
如中国专利号CN209257807U揭示了一种后悬架总成,其结构包括:后副车架总成,安装在上述后副车架总成两侧的后控制臂总成和前控制臂总成、纵拉杆总成、右后减震器、左后减震器以及后车轮总成,其结构还包括:六角法兰螺母和六角法兰面导向螺,纵拉杆总成对称连接在后副车架总成的两,纵拉杆总成均位于前控制臂总成和后控制臂总成的上方,右后减震器通过纵拉杆总成连接在后副车架总成的右侧,左后减震器通过纵拉杆总成连接在后副车架总成的左侧,后车轮总成通过前控制臂总成和后控制臂总成连接在后副车架总成的两侧。上述结构中,悬架结构复杂、成本高、维修及运输不便,空间占用大,直接影响到发动机和转向系统的布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高集成式非独立后悬架。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高集成式非独立后悬架,包括与副车架固接的叶片簧总成,所述叶片簧总成的两端铰接有转向节,每一所述转向节上均螺接有位于所述叶片簧总成两侧的前束拉杆总成和纵拉杆总成,所述前拉杆总成的另一端与副车架螺接,所述纵拉杆总成的另一端与车身连接;每一所述转向节上还螺接有与车身连接的减震器总成。
优选的,所述叶片簧总成的两端通过铰接总成与所述转向节铰接,所述铰接总成包括与所述转向节固接的衬套内套以及粘结在所述衬套内管外圆周面上的衬套橡胶,所述衬套橡胶的外侧包覆有衬套外管,所述衬套外管与所述叶片簧总成固接。
优选的,所述衬套橡胶上开设有一组呈对称结构排序的矩形槽。
优选的,所述转向节上固设有与其一体的第一球体,所述第一球体上开设有第一螺纹孔,一第一螺栓贯穿所述第一螺纹孔将所述纵拉杆总成锁止在所述转向节上。
优选的,所述转向节上固设有与其一体的第二球体,所述第二球体上开设有第二螺纹孔,一第二螺栓贯穿所述第二螺纹孔将所述前束拉杆总成锁止在所述转向节上。
优选的,所述转向节上开设有第三螺纹孔和第四螺纹孔,一第三螺栓和第四螺栓分别贯穿所述第三螺纹孔和第四螺纹孔将所述减震器总成锁止在所述转向节上。
优选的,所述减震器总成位于所述前束拉杆总成和叶片簧总成之间。优选的,所述减震器总成位于所述叶片簧总成的正上方。
优选的,所述叶片簧总成包括第一部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部两侧且与其一体成型的第二部,所述第二部的中轴线与所述第一部的中轴线形成的夹角为6~15°。
优选的,所述叶片簧总成为玻璃纤维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坤泰车辆系统(常州)有限公司,未经坤泰车辆系统(常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8613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人驾驶救援车
- 下一篇:一种可调行程区间的汽车悬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