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持效型建筑用防水堵漏剂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86029.4 | 申请日: | 2019-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981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7 |
发明(设计)人: | 刘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杰 |
主分类号: | C04B28/26 | 分类号: | C04B28/26;C04B24/42;C08F285/00;C08F283/10;C08F212/08;C08F220/06;C08F230/08;C04B20/02;C04B103/65;C04B111/27;C04B18/24;C04B14/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55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水堵漏剂 建筑用 持效 搅拌机 改性防水剂 水玻璃 速凝剂 建筑材料技术领域 水泥 水混合 重量份 称取 堵漏 粘结 渗漏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持效型建筑用防水堵漏剂,属于建筑材料技术领域。按重量份数计,依次称取:60~80份水玻璃,3~6份速凝剂,20~25份水,4~6份水泥和15~25份改性防水剂;将水玻璃与水混合于搅拌机中,并向搅拌机中加入速凝剂,水泥和改性防水剂,于温度为40~55℃,转速为260~380r/min的条件下,搅拌混合20~60min后,得持效型建筑用防水堵漏剂。本发明所得的持效型建筑用防水堵漏剂具有优异的堵漏效果,且具有较好的粘结强度,有效阻止二次渗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持效型建筑用防水堵漏剂,属于建筑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建筑事业的不断发展,建筑质量也成为重要的话题。许多传统建筑投入使用后,很快就会发现墙体会发生水漏现象,尤其是经过大雨的冲击后,漏水现象更加严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
防水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使用寿命。近年来,建筑的屋面防水渗漏的发生率极高,部分建筑在未交付使用时,就发生了渗漏,目前屋面在防水保修年限内发生的渗漏率超过了50%以上。对于房屋建筑出现的渗漏,通常是建筑的外防局部失效,造成防水层出现渗漏,而渗水必须通过混凝土的缺陷才能进入建筑内部,如混凝土内部细小的裂缝造成渗水、混凝土施工时由于振捣不实而出现的抗渗性较差的部位渗水很普逍,常规的防水层设计大部分采用卷材类防水 材料,其中以SBS防水卷材居多,对于这类防水材料,由于采用点沾的方式施工,容易出现穿水现象,寻找防水材料的渗泯点较难。为了迅速而有效地治理渗透,对建筑内部混凝土缺陷部位进行快速修复,采用堵漏剂是解决建筑渗漏的较好的方法。
堵漏剂是一种凝结硬化快,与水作用后,迅速膨胀堵塞其裂缝,达到止水之目的;堵漏剂具有微膨胀的水硬性材料,堵漏剂用水调和即可使用,可在潮湿面上施工,亦可带水堵漏,效果奇特,堵漏剂可广泛用于房屋,地下,水下,流沙隧道等工程的堵漏,止水,抢修,灌注及渗漏工程的施工和堵漏维修等。目前采用的堵漏剂种类多样,如不饱和聚酯类、丙烯酯胺类、聚氨酯类等,对于渗水混凝土目前多使用聚氨酯灌浆材料进行堵漏,虽然能够较为迅速的止水,达到治理渗漏的要求,但该技术也有较为明显的缺点:
(1)对于混凝土振捣不实而造成的混凝土表面渗漏,注浆的方式无能为力,因为在灌浆过程中无法找到明显的裂缝,因此无法形成灌浆的通道;
(2)经灌浆后的裂缝,如果由于地基沉降等因素,可能造成裂缝继续扩大,就有可能造成第二次渗漏。有研究者发明了一种高效防水堵漏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硫铝酸钙30~50份、海泡石25~35份、氯化锂10~20份、滑石粉15~25份、聚丙烯酰胺5~10份、椰子皮6~12份、贝壳6~10份、聚四氟乙烯2~6份、三聚磷酸钠7~15份。此发明的高效防水堵漏剂能够快速封堵裂缝,防水堵漏效果显著,强度大,在漏层驻留性强,封堵层短时间内承压能力高,流动性好。但是传统堵漏剂易产生二次渗漏,且堵漏效果无法进一步提高,因此对于此渗漏问题,急需研发一种安全耐久的堵漏剂,保证建筑的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传统堵漏剂易产生二次渗漏,且堵漏效果无法进一步提高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持效型建筑用防水堵漏剂。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持效型建筑用防水堵漏剂,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60~80份水玻璃,3~6份速凝剂,20~25份水,4~6份水泥和15~25份改性防水剂;
所述改性防水剂的制备方法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杰,未经刘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8602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