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组降解玉米秸秆产多糖的菌群及其微生物配比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85577.5 | 申请日: | 2019-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625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6 |
发明(设计)人: | 解玉红;冯炘;孙景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N1/02;C12P19/14;C12P19/04;C12R1/46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384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组 降解 玉米 秸秆 多糖 及其 微生物 配比 | ||
1.一组降解玉米秸秆(以下简称:秸秆)产多糖的菌群,其特征在于该混合菌群包括以下组分:灰略红链霉菌、鲤链霉菌和娄彻氏链霉菌,各组分按照1∶1∶1的接种量组合。
2.权利要求1所述的菌群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于天津理工大学采集土壤,置于4摄氏度冰箱保存。将秸秆制成秸秆粉备用;
(2)向三角瓶中加入秸秆粉,121摄氏度灭菌40分钟,加入土壤,30摄氏度恒温培养20天;
(3)纤维素降解菌的初筛:取(2)中的培养材料于三角瓶中,加入无菌水,振荡45分钟,静置,取其上清液,稀释涂布到羧甲基纤维素钠固体培养基,30摄氏度培养,观察菌落生长情况,将长出的菌落进行划线分离。将分离出的菌株置于纤维素刚果红培养基恒温培养3天,筛选出透明圈直径最大的菌落,进一步划线分离纯化,将纯化后的单菌株于保藏培养基上培养,48小时后4摄氏度保藏。
(4)纤维素降解菌的复筛:将初次筛选的菌株接种到羧甲基纤维素钠液体培养基中,2天后将菌悬液按照2%接种到液体产酶培养基中,连续培养7天,取培养液离心10分钟,测定上清液中纤维素全酶、内切酶、外切酶和β-葡萄糖苷酶的酶活。
(5)纤维素降解菌群的构建:从(4)中挑选出酶活性较高的菌株,将不同菌株按照1∶1比例接种于产酶培养基中进行混合培养,连续培养7天,取培养液离心10分钟,测定上清液中纤维素全酶、内切酶、外切酶和β-葡萄糖苷酶的酶活,并对比不同组合的菌群的酶活性,取酶活性最高的微生物组合作为所构建的高效降解秸秆菌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纤维素内切酶与纤维素全酶的酶活性测定方法参照QB2583-2003,纤维素外切酶与β-葡萄糖苷酶的酶活性测定方法参照中国农业科学院的殷中伟在《秸秆纤维素高效降解菌株与复合系的筛选鉴定及其对秸秆降解效果研究》(2010)中提到的方法。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降解秸秆产多糖混合菌群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3)中的羧甲基纤维素钠固体培养基配方为:15g/L CMC-Na,1g/L酵母膏,20g/L琼脂,0.5g/LMgSO4·7H2O,1g/L NH4NO3,1g/L KH2PO4,PH自然,121℃灭菌20分钟。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降解秸秆产多糖混合菌群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3)中的细菌、放线菌分别采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和高氏一号培养基保藏。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降解秸秆多糖的菌群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4)中羧甲基纤维素钠液体培养基为15g CMC-Na,0.5g MgSO4·7H2O,1g NH4NO3,1g酵母膏,1g KH2PO4,1L蒸馏水,PH自然,121摄氏度灭菌20分钟。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降解秸秆多糖的菌群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5)中液体产酶培养基为20g/L秸秆粉,1.0g/L KH2PO4,0.01g/L FeCl3,2.5g/L NaNO3,0.1g/L NaCl,0.1g/L CaCl2,0.3g/L MgSO4·7H2O,PH为7.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理工大学,未经天津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85577.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