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补偿材料异常的AMOLED像素驱动电路及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985375.0 | 申请日: | 2019-10-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697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6 |
| 发明(设计)人: | 濮国亮;沈寒冰;吴俊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超锐微电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9G3/3225 | 分类号: | G09G3/3225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5011 江苏省苏州市高***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补偿 材料 异常 amoled 像素 驱动 电路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补偿材料异常的AMOLED像素驱动电路及方法,包括一个驱动晶体管,四个开关晶体管,一个存储电容和一个OLED。第一晶体管漏极接第二晶体管和第四晶体管的源极,栅极接第四晶体管的漏极和存储电容的A端,源极接第三晶体管的源极,并通过发光二极管与地相连,第二晶体管的漏极接电源线,栅极接第二扫描控制线,源极接第一晶体管的漏极和第四晶体管的源极,第三晶体管的漏极接第五晶体管的源极和存储电容的B端,栅极接第二扫描控制线,源极接第一晶体管的源极,并通过发光二极管与地相连,第四晶体管漏极接第一晶体管的栅极和存储电容的A端,栅极接第一扫描控制线,源极接第一晶体管的漏极和第二晶体管的源极,第五晶体管漏极接数据线,栅极接第一扫描控制线,源极接第三晶体管的漏极和存储电容的B端,本发明电路可以有效补偿晶体管阀值电压不均匀和OLED开启电压的退化,使得OLED显示画面亮度均匀,实现高对比度。
技术领域
一种补偿材料异常的AMOLED像素驱动电路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众多种类的平面显示器中,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技术是极具潜力的新兴平面显示技术,OLED是1987年由美国柯达(Eastman Kodak Co.)公司所发表。它拥有像是厚度薄、重量轻、自发光、低驱动电压、高效率、高对比度、高色彩饱和度、反应速度快、可弯曲等特色。因此被视为继TFT-LCD之后,相当被看好的显示技术。近年来移动通讯、数码产品与数字电视对高画质全彩平面显示器的需求急速增加。OLED显示器不但具有LCD的轻薄、省电与全彩显示的优点,更具有比LCD更好的广视角、主动发光、反应速度快的特性。
OLED依驱动方式可分为被动式矩阵驱动(Passive Matrix OLED, PMOLED)与主动式矩阵驱动(Active Matrix OLED, AMOLED)两种。PMOLED是当资料未写入时并不发光,只在资料写入期间发光。这种驱动方式结构简单、成本较低、较容易设计,早期的业者皆朝此技术发展。但是因为驱动方式的原因,当发展大尺寸显示器时耗电量大、寿命短的问题相当严重。主要应用于中小尺寸之显示器。AMOLED与PMOLED最大的差异在于每一像素皆有一电容储存资料,让每一像素皆维持在发光状态。所以AMOLED耗电量明显小于PMOLED,加上其驱动方式适合发展大尺寸与高分辨率的显示器,使得AMOLED成为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AMOLED虽然可以将像素电压储存在电容里面,使其持续的发光,但是若以P型晶体管作为驱动组件,会有严重的 I-R Drop现像;相对的,若以N型晶体管作为驱动组件,则会受到OLED开启电压的影响。此外,受到制程的影响各个像素间晶体管的阀值电压会变异,造成输入相同的像素电压却产生不同的电流,而导致亮度不均匀的现像。
为了解决像素驱动晶体管阀值电压异变和OLED画面显示亮度不均匀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补偿材料异常的AMOLED像素驱动电路及方法,该驱动电路可以有效解决AMOLED像素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的不均匀性和OLED开启电压的退化,从而使得OLED显示器发光亮度均匀。
发明内容
一种补偿材料异常的AMOLED像素驱动电路及方法,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补偿材料异常的AMOLED像素驱动电路及方法,所述驱动电路包括:
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第三晶体管,第四晶体管,第五晶体管,存储电容,OLED。
所述第一晶体管漏极接第二晶体管和第四晶体管的源极,栅极接第四晶体管的漏极和存储电容的A端,源极接第三晶体管的源极,并通过发光二极管与地相连,所述第一晶体管用于驱动OLED发光。
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漏极接电源线,栅极接第二扫描控制线,源极接第一晶体管的漏极和第四晶体管的源极,所述第二晶体管起到开关作用,用于在补偿阶段切断电源线与像素数据间的连接,是的补偿操作能正确进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超锐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超锐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8537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