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轮式固相灭弧防雷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84175.3 | 申请日: | 2019-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716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3 |
发明(设计)人: | 李继强;骆耀敬;郭克竹;庞智毅;唐佳雄;黄上师;闫仁宝;王嬿蕾;王巨丰;孙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宁超伏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T1/08 | 分类号: | H01T1/08;H01T1/10;H01B17/46;H01B17/48 |
代理公司: | 45129 南宁智卓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邓世江 |
地址: | 530007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盘 滑槽 灭弧 压气 防雷装置 转轴 嵌套 维护周期 维修更换 相对滑动 延长装置 增加装置 转盘转动 波浪型 外壳套 侧边 储弹 内套 容纳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轮式固相灭弧防雷装置,属于灭弧防雷装置技术领域,包括外壳、转盘、增压气丸、转轴、滑槽和灭弧筒,所述转轴设置在转盘的中心带动转盘转动,所述外壳套设在转盘的外侧,所述增压气丸嵌套设置在转盘的圆形侧边上,所述外壳与转盘圆形侧边相对位置设置有滑槽,滑槽内套设置有灭弧筒,灭弧筒与滑槽相对滑动设置。本发明把滑槽设置为波浪型,使得在转盘的侧边上可以容纳更多增压气丸,可以大大的减低维修更换的频率,能够增加装置的储弹容量,但又不至于装置的体积过大,延长装置的维护周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灭弧防雷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轮式固相灭弧防雷装置。
背景技术
输电线路防雷一直都是电力部门防雷工作的重要内容,雷电故障仍然是影响电网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输电线路发生雷击时引起的冲击闪络,导致线路绝缘子闪络,继而产生很大的工频续流,损坏绝缘子串及金具,导致线路事故。对此电力部门一般采用在输电线路加装线路防雷器来实现保护。防雷器是一种能释放雷电或兼能释放电力系统操作过电压能量,保护电工设备免受瞬时过电压危害,又能截断续流,避免引起系统接地短路的电气装置。
架空输电线路固相气体灭弧防雷间隙装置,并联安装于线路绝缘子串两端,保护间隙之间的闪络电压小于被保护绝缘子串,从而在输电线路遭受雷击时优先于被保护绝缘子串击穿,击穿放电时,固相灭弧装置内部的信号感应器自动感应到触发信号并启动装置,气丸瞬间产生高速气流沿纵向对电弧造成冲击、冷却至熄灭。固相气体灭弧防雷装置可分为盘式结构与轮式结构,现有轮式固相气流灭弧防雷装置的装置外壳与灭弧筒是一体结构,装置内部有一气丸转盘,气丸转盘能够在中心轴的作用下转动。
现有轮式固相灭弧防雷装置结构存在装置体积与装弹容量之间的矛盾,装置内部装设气丸数量受装置体积的限制,故提出一种轮式固相灭弧防雷装置,以解决上述存在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轮式固相灭弧防雷装置,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提到的技术问题。
一种轮式固相灭弧防雷装置,包括外壳、转盘、增压气丸、转轴、滑槽和灭弧筒,所述转轴设置在转盘的中心带动转盘转动,所述外壳套设在转盘的外侧,所述增压气丸嵌套设置在转盘的圆形侧边上,所述外壳与转盘圆形侧边相对位置设置有滑槽,滑槽内套设置有灭弧筒,灭弧筒与滑槽相对滑动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滑槽设置为波浪型结构,所述增压气丸设置为波浪型结构,设置在滑槽的中间位置,嵌套在转盘的侧边上。
进一步地,所述增压气丸包括触发信号输入端子、包裹层、气丸底座、气丸和喷气孔,所述触发信号输入端子设置在气丸底座上,所述气丸设置在气丸底座的一侧,所述包裹层包裹在气丸底座和气丸的外侧,并贴合设置,所述包裹层与气丸的贴合处设置有喷气孔,所述包裹层设置为硬质层,所述气丸的基础压力和包裹层的增量压力之和大于气丸破裂的临界压力。
进一步地,所述增压气丸包括触发信号输入端子、限位框、套筒、气丸底座、气丸和喷气孔,所述触发信号输入端子设置在气丸底座上,所述气丸底座与气丸连接设置,所述套筒套设在气丸的外侧,所述限位框卡套在套筒和气丸底座的外侧,所述限位框上设置有喷气孔,所述气丸的基础压力和限位框的增量压力或者和套筒的增量压力之和大于气丸内产气材料破裂的临界压力,所述限位框和套筒均设置为硬质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增压气丸包括触发信号输入端子、限位桶、套筒、气丸底座、气丸和喷气孔,所述触发信号输入端子设置在气丸底座上,所述气丸底座与气丸连接设置,所述套筒套设在气丸的外侧,所述限位桶卡套在套筒和气丸底座的外侧,所述限位桶上设置有喷气孔,所述气丸的基础压力和限位桶的增量压力和/或套筒的增量压力之和大于气丸内产气材料破裂的临界压力,所述限位桶和套筒均设置为硬质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宁超伏电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宁超伏电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8417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性能的脉冲激光抽运铷钟光学系统
- 下一篇:一种单盘轮式固相灭弧防雷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