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大跨度桥梁梁端防坠式防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983944.8 | 申请日: | 2019-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000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5 |
发明(设计)人: | 胡海波;徐秋云;张强;张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市新筑路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19/00 | 分类号: | E01D19/00;E01D19/06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韩雪 |
地址: | 43005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跨度 桥梁 梁端防坠式 防水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大跨度桥梁梁端防坠式防水装置,属于桥梁梁端防水技术领域,其通过布置支板,以与一侧的梁端相围合形成收容空间,而止水带的一端则可滑动的延伸入此收容空间,与配合设在收容空间内的重物相挂接,从而让处于收容空间之外的止水带始终处于绷直状态,避免其在自重作用下,向下坠落形成易积水积尘的凹陷区域,从而有效提高了整个防水装置的使用寿命;同时,本发明还配套设置了盖设在收容空间顶部的盖板,以避免处于收容空间内的止水带积水积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桥梁梁端防水技术领域,具体而言,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大跨度桥梁梁端防坠式防水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桥梁结构的不断发展,梁端伸缩装置也逐渐进入标准化时代。而在梳齿板式伸缩装置中,梁端防水装置的设置方式,主要是在齿板下方设置防水橡胶皮,以实现防水防尘的目的。但由于胶皮呈自然悬坠状态,如果安装时没有达到设计要求,胶皮便会在自重作用下,下坠形成积水积尘的凹陷区域,影响防水装置使用寿命,且还会影响梁端处检修通道的设置。
发明内容
综上所述,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用于大跨度桥梁的梁端防水装置,其可有效避免止水带出现凹陷区域,从而提高防水装置的使用寿命
而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为:
一种用于大跨度桥梁梁端防坠式防水装置,包括有设置于左右两侧梁端之间的止水带和支板,所述止水带的两端分别与两侧梁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板与左侧梁端相固定且两者围合出顶部开放的收容空间,所述支板位于止水带的下方,且其顶部构成有与止水带滑动接触的滑动部,所述止水带延伸入收容空间之内,且止水带在延伸入收容空间以内的部位上挂接有配重物,以使处于滑动部和右侧梁端之间的止水带处于绷直状态,还包括有盖设在收容空间顶部的盖板。
进一步的,所述滑动部与止水带之间的滑动接触面为弧面。
进一步的,所述滑动部呈圆柱形状,且其外周面用于与止水带相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左侧梁端构成有位于支板底部的牛腿,所述牛腿与支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牛腿与支板之间相焊接。
进一步的,所述盖板与左侧梁端之间相铰接,以使盖板能通过其相对于左侧梁端的翻转而选择打开或闭合收容空间顶部。
进一步的,处于滑动部和右侧梁端之间的止水带呈沿从左至右的方向向下倾斜的形状。
进一步的,所述止水带的端部通过积水构件而与右侧梁端固定连接,所述积水构件包括有呈顶部开放的筒状并与右侧梁端固定连接的积水筒,以及分别与积水筒及止水带的端部固定连接,并可引导止水带顶面上的积水进入至积水筒内的导流板,所述积水筒的顶部处于止水带的下方。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通过布置支板,以与一侧的梁端围合形成收容空间,而止水带的一端则可滑动的延伸入此收容空间,与配合设在收容空间内的重物相挂接,从而让处于收容空间之外的止水带始终处于绷直状态,避免其在自重作用下,向下坠落形成易积水积尘的凹陷区域,从而有效提高了整个防水装置的使用寿命;同时,本发明还配套设置了盖设在收容空间顶部的盖板,以避免处于收容空间内的止水带积水积尘。
(2)在本发明中,处于滑动部和右侧梁端之间的止水带呈向下倾斜的形状,并在止水带的端部配套设置用于收集积水的积水筒,以实现对于污水残渣的集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符合说明】
1-梁端,2-止水带,3-支板,4-配重物,5-盖板,6-牛腿,7-积水筒,8-导流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市新筑路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市新筑路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8394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