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菌藻填料强化组合式生态浮床及其净化水质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981415.4 | 申请日: | 2019-10-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038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1 |
| 发明(设计)人: | 张瑞斌;潘龙;王乐阳;潘卓兮;祖白玉;周乃;奚道国;李婧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龙腾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1/16;C02F101/30 |
| 代理公司: | 南京九致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07 | 代理人: | 齐棠 |
| 地址: | 210014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填料 强化 组合式 生态 及其 净化 水质 方法 | ||
1.一种菌藻填料强化组合式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包括按水流方向依次设置的过滤装置(1)、净化装置(2)和强化吸附装置(3);
净化装置(2)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挺水植物床(21)、悬浮填料层(22)、微孔曝气层(23)、沉水植物层(24)和固定化菌藻填料层(25);挺水植物床(21)包括轻质陶粒、挺水植物、太阳能板(214)、固定锚(215)和床体(216),轻质陶粒设在床体(216)内,用于固定挺水植物;太阳能板(214)和固定锚(215)均设在床体(216)两侧;沉水植物层(24)包括轻质陶粒和种植在其上的沉水植物(241);
所述过滤装置(1)包括按水流方向依次设置的尼龙滤网(11)和导流板(12),尼龙滤网(11)设有多层,各层平行设置且各层孔径大小随着水流方向而逐渐减小,导流板(12)垂直固定在床体(216)下方,长度延伸至沉水植物层(24)的顶部;所述强化吸附装置(3)包括砾石层(31)和纳米活性炭层(32),所述砾石层(31)设在纳米活性炭层(32)上方;
微孔曝气层(23)包括多根平行设置的曝气管,曝气管之间两两间隔10 cm;
固定化菌藻填料层(25)内装填有固定化菌藻小球,其中的菌类选用经过筛选的高效厌氧菌,藻类选用蛋白核小球藻或微绿球藻制备的藻粉;
微孔曝气层(23)为挺水植物根部的微生物群落和悬浮填料层(22)的生物膜分解污染物质提供了好氧环境;纳米活性炭层(32)密实,较上部砾石层(31)水流阻力大,水偏向于从砾石层(31)流出,这样与进水处的导流板共同作用,使水经过厌氧-缺氧-好氧的完整过程。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菌藻填料强化组合式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砾石层(31)的砾石粒径为5-15 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菌藻填料强化组合式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挺水植物包括禾本科植物(212)和景观高杆植物(211),禾本科植物(212)种植在床体(216)的中心区域,景观高杆植物(211)种植在床体(216)的外围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菌藻填料强化组合式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沉水植物(241)选自狐尾藻、金鱼藻或者黑藻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种植密度为80-100株/m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菌藻填料强化组合式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悬浮填料层(22)设有悬浮填料,悬浮填料的装填密度为200-250个/m3。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菌藻填料强化组合式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悬浮填料为聚丙烯球形悬浮填料,直径为80-120 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菌藻填料强化组合式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用于种植沉水植物(241)的底板采用可拆卸式结构。
8.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菌藻填料强化组合式生态浮床净化水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污水经过过滤装置,初步过滤水体中较大的悬浮颗粒物和漂浮物,减少后续净化单元的堵塞现象的发生;
步骤二、污水流入净化装置(2),从沉水植物层(24)和固定化菌藻填料层(25)流入,经微孔曝气层(23)、悬浮填料层(22)、挺水植物床(21)流出,去除污水中悬浮固体物、有机物及氮磷污染物;
步骤三、污水流入强化吸附装置(3),进一步净化;
步骤四、净化后的水体从强化吸附装置(3)流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龙腾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龙腾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81415.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