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包括聚酯酰胺和聚酰胺的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制品纤维有效
申请号: | 201910980734.3 | 申请日: | 2019-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621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13 |
发明(设计)人: | 郑毅;邵威;孙朝续;刘修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凯赛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CIBT美国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77/12 | 分类号: | C08L77/12;C08L77/06;D01F8/12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元同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5 | 代理人: | 张炳楠;张佳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包括 聚酯 聚酰胺 组合 制备 方法 及其 制品 纤维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包括聚酯酰胺和聚酰胺的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制品纤维。所述组合物中‑NH‑(CHsubgt;2/subgt;)subgt;m/subgt;‑NH‑的总重量占组合物总重比例为0.2~21%,m为选自2~18的整数;组合物中聚酰胺重量占比为0.5~45%。组合物脆断面的聚酰胺分散相的平均粒径小于3μm。聚酯酰胺和聚酰胺的组合物,具有良好的互溶性,以其为原料制成的纤维,综合了聚酯与聚酰胺的优点,均匀性好,手感柔软,强度适中,弹性较好,吸水性优良,制备纤维无断丝、毛丝现象,比传统的聚酯与聚酰胺混合纺丝性能更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聚酯酰胺和聚酰胺的组合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以上述组合物为原料制备的纤维。
背景技术
聚酯和聚酰胺是两种重要的热塑性塑料,它们广泛的应用于工程塑料和纺丝领域,由于它们各自结构的突出特点,赋予了它们独特的物性,例如聚酯纤维模量高,制成的衣服挺阔,但其吸水率低,手感不佳,相反聚酰胺纤维具有较高的吸水性,低模量,赋予了其较好的柔软手感,同时也带来了不挺阔问题。为了综合两种聚合物的优点,弱化其缺点,科研工作者做了大量的共混实验,由于传统的聚酯和聚酰胺66是非互溶熔体,往往需要向其中加入相溶剂。例如US5296550、美国专利US5475058、中国专利CN102482490A等描述了通过添加由乙烯型单体(例如,苯乙烯、甲基丙烯酸酯等)和具有缩水甘油基的单体(例如,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等)接枝共聚而获得的烯烃树脂来改进这两种树脂间的相容性。这些额外引入的相容剂组分由于自身极性的特点与聚酰胺这种强极性高氢键比例的聚合物互溶性一般,因此需要较多的添加量,同时这些额外引入的相容剂对于聚酰胺的分散效果也存在一定影响,很难充分满足某些对分散效果要求较高的领域,如纺丝领域。聚酯对聚酰胺56的相容性比传统的聚酰胺66有所提高,但仍有提升的空间,为了进一步提高可纺性及其纤维制品性能,对聚酯和聚酰胺组合物的改性研究显得十分必要。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本领域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我们研究将二元胺和/或其衍生物通过与对苯二甲酸和二元醇的共聚制备聚酯酰胺,从而将聚酰胺单元引入到聚酯中,再利用聚酯酰胺与聚酰胺混合,意外的发现聚酯酰胺与聚酰胺的互溶性明显提高。由于聚酰胺分散相与聚酯酰胺连续相优秀的互溶性,该组合物作为纺丝原料完全满足纺丝要求,可以降低纺丝的断丝次数,同时提高纤维的性能。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包括聚酯酰胺和聚酰胺的组合物(简称组合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以及由该组合物制备的纤维。
组合物中-NH-(CH2)m-NH-的总重占组合物的重量比例为0.2~21%,优选为0.5~15%,更优选为1~10%,m为2~18的整数。组合物中-NH-(CH2)m-NH-既包括聚酯酰胺中的-NH-(CH2)y-NH-部分,也包括聚酰胺中的-NH-(CH2)z-NH-部分。m为2~18的整数;y为2~18的整数;z为2~18的整数,优选5,和/或6。
组合物中聚酰胺的重量占组合物的比为0.5~45%,优选为1~30%,更优选2~20%。
所述组合物中的聚酯酰胺,包括以下结构单元:
其中,x为2~18的整数,优选2~4的整数;y为2~18的整数,优选为4~6的整数;R1~R4为H或C1~C4烷基中任何一种,优选为H。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结构单元(Ⅰ)、(Ⅱ)的摩尔比为1:(0.9~1.1),结构单元(Ⅰ)与(Ⅲ)在聚酯酰胺中的摩尔比为1:(0.01~0.3)。
进一步地,聚酯酰胺还可以含有以下结构单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凯赛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CIBT美国公司,未经上海凯赛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CIBT美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8073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