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荧光增白剂六磺酸的制备方法及其成品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0980434.5 申请日: 2019-10-15
公开(公告)号: CN110643194A 公开(公告)日: 2020-01-03
发明(设计)人: 吴宗翰 申请(专利权)人: 旭泰(太仓)精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09B23/14 分类号: C09B23/14;C09K11/06;D21H21/30;D21H17/09
代理公司: 32251 苏州翔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王华
地址: 215000 江苏***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碱性元素 磺酸 三聚氯氰 二异丙醇胺 磺酸单钠盐 二苯乙烯 谷氨酸钠 一步缩合 二氨基 苯胺 制备 荧光增白剂 二步缩合 磺酸溶液 混合物 混和物 水中 增白 溶解
【说明书】:

荧光增白剂六磺酸的制备方法及其成品,原料包括下列质量比例的原料:15‑25%的苯胺2,5二磺酸单钠盐、10‑15%的4,4'‑二氨基二苯乙烯-2,2'‑二磺酸、10‑15%的三聚氯氰、10‑15%的谷氨酸钠和二异丙醇胺混和物、30‑50%的碱性元素;制备方法包括:第一步:将三聚氯氰加入水中,搅拌使其溶解后得到三聚氯氰溶液,然后加入苯胺2,5二磺酸单钠盐溶液,接着加入碱性元素调节pH值至6‑8,得到一步缩合产物;第二步:向所述一步缩合产物中加入加入4,4'‑二氨基二苯乙烯-2,2'‑二磺酸溶液,然后加入碱性元素调节pH值至6‑8,得到二步缩合产物;第三步:向第二步的反应体系中添加谷氨酸钠和二异丙醇胺混合物,然后用碱性元素调节pH值至8‑10。本发明制得的六磺酸的增白效果也比传统六磺酸高5%。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增白剂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荧光增白剂六磺酸的制备方法及其成品。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印刷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图像清晰、色彩鲜艳,图像重现性高的印刷品的需求日渐增多。作为主要印刷载体的纸张,其白度和色相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印刷品的质量;各印刷厂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与提高对纸白度的要求,然而现有六磺酸在荧光白度上已无法符合客户生产高端产品的需求,为了达到此目的,必须开发新的增白剂来符合需求。

荧光增白剂的历史可追至1929年,德国科学家Paul Krais使用天然化合物进行荧光增白实验;1930年,首次人工合成香豆素结构的荧光增白剂;1934年,英国ICI合成了对纸张有明显增白效果的4,4,-二氨基二苯乙烯-2,2,-二磺酸双酰基衍生物,揭示了荧光增白剂合成领域的开始;1940年,德国B.Wendt等人发现了DSD酸双三嗪衍生物,奠定了大规模化生产的基础;1941年,Bayer公司以商品牌号Blankophor B推出二苯乙烯型荧光增白剂,实现了荧光增白剂商品化工业生产,二战后,瑞士、英国、美国及日本的染料公司纷纷加入了荧光增白剂的研究与生产,荧光增白剂的研究与开发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与二苯乙烯不同母体结构的化合物大量涌现;1945年,Ciba公司开发出双苯并恶唑衍生物,用于塑料和合成纤维增白;1949年,Ilford发明了吡唑啉为母体的荧光增白剂;1957年,Geigy公司研究出吡嗪衍生物

荧光增白剂按化学结构类型可将其分为15种基本结构,近400种化合物,商品牌号3000个,具有较高商业价值的约有十种化学结构类型,近百种化合物。增白剂已经广泛应用在纺织、造纸、洗衣粉、肥皂、橡胶、塑料、颜料和油漆等方面。不同化学结构类型的荧光增白剂有不同的性质,也有不同的使用对象和使用条件,有些品种的荧光增白剂应用领域较宽,可以在几个不同的行业中使用。

由于纸张纤维中所残留的木素,对可见光(波长范围400~800nm)中的蓝光(420~480nm)有轻微吸收,而造成蓝色不足,使其略带黄色或灰白色,由于白度受到影响而给人以陈旧不洁之感。因此,采取了不同的措施来使物品增白、增艳。通常使用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加兰增白。即向预增白的物品中加入少量蓝色颜料(如群青),通过增加蓝色光部分的反射来遮盖基体的微黄色,使其显得更白。加兰虽可增白,但一则效果有限,二则由于总的反射光量减少,而使亮度有所降低,物品色泽变暗。另一种方法是化学漂白,通过对带有色素的物体表面进行氧化还原反应而使其褪色,因此对纤维素不可避免有破坏作用,而且漂白后的物体带有黄色,影响视觉感受。后来发现的荧光增白剂弥补了上述方法的不足,并显示了难以比拟的优越性。

在造纸业中,荧光增白剂可进行纸浆内添加,或用于表面施胶、涂布的胶料中,达到提高纸制品白度,并使其鲜亮悦目,其用量少、使用方便,广泛应用于白度要求高的纸张的生产过程中。但是,在荧光增白剂的使用过程中,其增白效果会收到多种因素不同程度的影响。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旭泰(太仓)精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旭泰(太仓)精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8043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