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应用于水下卡箍连接器的凸轮防松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10979433.9 | 申请日: | 2019-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485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发明(设计)人: | 运飞宏;刘伟丰;王立权;孙海亭;贾鹏;王刚;张岚;弓海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B2/20 | 分类号: | F16B2/20;F16B2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应用于 水下 连接器 凸轮 机构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应用于水下卡箍连接器的凸轮防松机构,包括设置在连接器外壳板上的上固定支架和下固定支架、位于上固定支架与下固定支架之间的凸轮、设置在上固定支架上方的防松ROV底板、设置在防松ROV底板上的ROV扳手支架、设置在ROV扳手支架内的ROV扳手,凸轮上端设置有中轴,中轴穿过上固定支架与ROV扳手连接,所述凸轮上设置有两个环形孔槽,环形孔槽中设置有防松销,连接器外壳板上设置有销孔,防松销尾部插入至销孔内,在上固定支架和下固定支架之间还设置有两个双头螺柱,所述凸轮的侧面设置有两个带有弧形槽的凸台。本发明实现了双重防松,保证了工程的可靠性,提高了工程的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松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水下卡箍连接器的凸轮防松机构,应用于水下环境下的卡箍连接器的复合式凸轮防松结构。
背景技术
三瓣卧式卡箍连接器依靠拉近双头螺柱将三瓣卡箍锁紧,拉近螺栓自身有一定的自锁能力,为了防止振动使其自锁失效,增加其可靠性,需要对其进行防松处理。现螺纹由于其自身结构具有好的自锁性能,是常用的紧固类型防松与锁紧结构。但螺纹连接在工作状态下可能会经受所有类别的变动载荷,包括极为激烈的振动和冲击载荷,特别是在地震常发的海底地带。在变动载荷的作用下,螺纹连接的失效通常是由其自身的松动和疲劳破坏所引起的。在一般情况下,螺纹连接抗振松的寿命比其材料和结构的疲劳寿命短得多,远在疲劳破坏之前,就已经出现了因松动而造成螺纹连接的松脱失效,或者出现了因松动而导致连接件和被连接件的过早疲劳破坏。螺纹连接的失效会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转,甚至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现有技术中,常用的防松方法有三种:摩擦防松、机械防松和永久防松。其中,机械防松和摩擦防松称为可拆卸防松,而永久防松称为不可拆卸防松。常用的永久防松有:点焊、铆接、粘合等。永久防松方法在拆卸时需要破坏防松装置,在水下作业只能借助于ROV,但往往需要更大功率的ROV。机械防松最常用的是在螺栓与螺母上打孔,通过销紧以制止松动。这种方法的优点是防松可靠,其防松可靠性一般取决于机械固定件的静强度或疲劳强度。但销常常在地震常发的海底地带会因为振动而失效,而且安装复杂,不适合水下作业。常见摩擦防松是利用垫片、自锁螺母及双螺母等增加摩擦,进而制止松动,但由于螺纹连接在地震多发的海底环境易失效,以及摩擦系数、预紧力等因素,其可靠性有待考究。因此,设计一款不依靠螺纹自锁的防松装置势在必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应用于水下卡箍连接器的凸轮防松机构,可在水下由ROV扳手提供转矩带动凸轮转动,凸轮推动防松销进行防松,解决了水下操作困难,操作空间有限等问题;利用弹性形变和挤压的作用,将摩擦防松和机械防松相结合,实现了双重防松;将凸轮机构安装在连接器外壳板的外部,没有破坏原有的结构,保证了工程的可靠性,提高了工程的质量。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卡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连接器外壳板上的上固定支架和下固定支架、位于上固定支架与下固定支架之间的凸轮、设置在上固定支架上方的防松ROV底板、设置在防松ROV底板上的ROV扳手支架、设置在ROV扳手支架内的ROV扳手,凸轮上端设置有中轴,中轴穿过上固定支架与ROV扳手连接,所述凸轮上设置有两个环形孔槽,环形孔槽中设置有防松销,连接器外壳板上设置有销孔,防松销尾部插入至销孔内,在上固定支架和下固定支架之间还设置有两个双头螺柱,所述凸轮的侧面设置有两个带有弧形槽的凸台。
本发明还包括这样一些结构特征:
1.上固定支架下端面和下固定支架上端面分别设置有两个90度弧形凹槽,且两个弧形凹槽绕基点成对称分布,凸轮上下端面各设置有二个圆柱销,圆柱销插入对应的弧形凹槽内。
2.中轴上由下至上依次套有支撑环、V型弹性填料、压环、填料压板,填料压板与上固定支架连接。
3.V型弹性填料被压环和支撑环挤压产生形变对周围产生弹力,与中轴接触弹力转换为静摩擦力,实现防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未经哈尔滨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7943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脉动阻尼器
- 下一篇:一种贴片机高精度伺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