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内空气净化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979184.3 | 申请日: | 2019-10-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673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31 |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超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H1/24 | 分类号: | B60H1/24;B60H3/06;B60H3/00;B60Q9/00;B60R11/00;H02J7/35 |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30 | 代理人: | 乔浩刚 |
| 地址: | 321300 浙江省金***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气 净化器 | ||
本发明涉及空气净化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车内空气净化器,包括本体、固定机构、盖体、净化装置、检测装置、排风机构、供电装置、粘接机构和总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上端通过固定机构固定连接有盖体,所述盖体的上端开设有进风口,所述本体的内部开设有净化槽。通过设置供电装置和粘接装置,利用供电装置中的太阳能光伏板将光能转换成电能提供给蓄电池,蓄电池向本体内部供电,无需插入导线,避免了勾碰到导线,起到了节能环保的效能,而且通过粘接机构中的粘接胶带将魔术贴母面粘接在汽车上,再通过本体底部的魔术贴公面与魔术贴母面粘接,将本体固定,防止了在行车中本体的掉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净化领域,具体说是一种车内空气净化器。
背景技术
大巴车、公交车等等车辆,乘坐人员较多且空间相对比较封闭,所以会产生许多“废气”和各种分泌物,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致病菌和可吸入颗粒。特别是长途远行的空调车辆中,长时间的处于密闭状态下,因为车内空气混浊,极易成为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场所。
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中使用车内空气净化装置时,需要打开空调,通过空调气体带动内部空调气体的流动性,而一些车主不喜欢开空调高速行驶,对于新购买的汽车内部的空气净化效果差,现有技术中解决此种问题的方法是使用车载空气净化装置进行对空气的净化,但是目前车载净化装置都是通过汽车连通导线对其进行供电的,使用时由于导线裸露在车内,容易勾碰到导线导致装置的掉落,或者在行车中导致装置的掉落,而且现有装置并不具备检测警报器,车内空气质量差时不能及时通知司机开窗通风。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内空气净化器。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内空气净化器,包括本体、固定机构、盖体、净化装置、检测装置、排风机构、供电装置、粘接机构和总控制器,所述本体的上端通过固定机构固定连接有盖体,所述盖体的上端开设有进风口,所述本体的内部开设有净化槽,所述净化装置设在净化槽的内部,所述检测装置设在净化槽的侧壁,所述排风机构设在本体的内部,且排风机构均与总控制器和供电装置电性连接,且排风机构设在净化槽的下端,且排风机构与净化槽相连通,所述供电装置设在本体的内侧下半部,且供电装置与总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粘接机构设在本体的下端,所述本体的后侧设有警报器,且警报器与总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本体的正面和侧面分别开设有前排风窗和侧排风窗。
具体的,所述进风口开设为矩形框,所述进风口的内部设有进风网。
具体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螺钉和螺孔,所述螺孔开设在本体上端四个倒角处,且盖体的上端对应也开设有螺孔,所述螺钉贯穿盖体上端的螺孔伸入本体上端螺孔的内部与螺孔螺纹连接。。
具体的,所述净化装置包括负离子发生层、活性炭吸附层、高效过滤网和初效过滤网,所述负离子发生层设在净化槽的底端,所述活性炭吸附层设在负离子发生层的上端,所述高效过滤网设在活性炭吸附层的上端,所述初效过滤网设在高效过滤网的上端,且盖体设在初效过滤网的上端。
具体的,所述检测装置包括安放槽和空气质量传感器,所述安放槽开设在净化槽的侧壁,所述空气质量传感器设在安放槽的内部,且空气质量传感器均与供电装置和总控制器电性连接。
具体的,所述排风机构包括排风层、排风电扇和排气通道,所述排风层设在净化槽的下端,所述排风电扇固定连接在排风层的内部,且排风电扇与供电装置和总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排气通道设在本体的内部,且排气通道与前排风窗和侧排风窗相连通。
具体的,所述供电装置包括太阳能光伏板和蓄电池,所述太阳能光伏板设在盖体的上端,所述蓄电池设在本体的内侧下半部,且太阳能光伏板通过光伏转换器与蓄电池电性连接。
具体的,所述粘接机构包括魔术贴公面、魔术贴母面和粘接胶带,所述魔术贴公面设在本体的下端,所述魔术贴母面与魔术贴公面粘接,所述粘接胶带设在魔术贴母面的下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超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超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7918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