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旅检智能通道自动匹配远程集中判读系统及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979177.3 | 申请日: | 2019-10-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499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4 |
| 发明(设计)人: | 张勇;王蔚玉;李东;刘旭东;李嘉毅;杨桂文;于畅洋;郭龙;邢羽;罗桂林;赵刚;董明文;成亚青;王奔;吕始胜;刘耕阳;郝世昱;李婷;李宏伟;孔维武;李治国;赵楠;石秀峰;王伟;王晓侃;何燕南;查艳丽;苑顺周;赵月;王洋;王岩;蔡建;黄宇松;高岚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盾安民分析技术有限公司;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V5/00 | 分类号: | G01V5/00;G01N23/04;G07C9/22;G07C9/27;G06K9/00 |
| 代理公司: | 11282 北京中海智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志东 |
| 地址: | 1022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判读系统 自动匹配 托盘 复检 判读 旅客 人脸特征信息 安检效率 标签匹配 旅客人数 旅客信息 图像信息 行李分拣 智能通道 自动传输 通过率 开包 配比 匹配 标签 行李 回收 预测 配合 管理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旅检智能通道自动匹配远程集中判读系统及方法,系统包括连接在一起的自动匹配远程集中判读系统AMRSS和自动回筐系统ABRS;方法通过人脸特征信息与托盘唯一的识别标签匹配,实现了旅客信息、识别标签和图像信息精确匹配。实现了可疑行李自动复检,降低了安检员的劳动强度。通过设计配比多取筐台设置、多操作员判读和多开包员复检,提高了安检效率。能够预测旅客人数和旅客等待时间,减少了旅客等待时间,通过旅检自动匹配集中判读系统与自动传输分系统的相互配合,完成了旅检通道的人包对应、集中判读、行李分拣和托盘回收的工作,提高了旅检通道旅客通过率,实现了人包对应管理,降低了安检员劳动强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安全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旅检智能通道自动匹配远程集中判读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安检行业的三大痛点亟需解决即:如何提高安检效果、如何提高安检效率、如何降低劳动强度。其中,旅客手提行李安全检查是机场安检效率的瓶颈,目前每个旅检通道每小时旅客通过率是150人左右。旅检通道安检人员的劳动强度也是最大的,行李需要针对性摆放、图像需要仔细辨别、托盘需要人工回收;这些都影响安检效率。另一方面,在行包图像中准确识别违禁品,尤其是在复杂的行包图像中准确识别违禁品,一直是机场安检人员面临的最重要、最困难的挑战。申请号为2017207467235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具有复检装置的行李安检系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安检机,所述安检机的入口设有向所述安检机传输的传送装置,所述安检机的出口连接有筛选转移物品的分拣装置,所述分拣装置和所述传送装置之间设有复检装置,所述复检装置包括检查台、设置于检查台两端且传送方向相反的第一传送辊组和第二传送辊组,第一传送辊组与分拣装置连接,第二传送辊组与传送装置连接。
申请号为2017111908428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行李筐的输送设备和行李安检系统,行李筐的输送设备包括机架、输送机构卡筐机构以及升降机构,卡筐机构设置于机架的上部,卡筐机构能够缩回至机架的侧壁内或者伸出于机架的侧壁的外部,以能够松开行李筐或者夹持行李筐;输送机构设置于机架的下部,输送机构具有承接面以用于承接行李筐;升降机构设置于卡筐机构的下方,升降机构能够上升至卡筐机构的下部,以将行李筐输送于卡筐机构和输送机构之间,升降机构具有托板。综上,由于行包内容相对复杂,包内物品数量繁多、种类各异,违禁品容易与其它物体形成复杂的遮挡关系;其次由于在行包中的姿态不可控,同一违禁品成像后的图像特征常常差异悬殊;最后,在客运高峰时段,安检员判图时间有限,需要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对图像做出判断。因此,由安检员人工判读行包图像中的违禁品效率和准确率难以保证。
传统的技术方案缺点如下:
1、安全行李和可疑行李不能实现自动分拣,需要通过人工现场来区分,遇有现场混乱,一旦安检员疏忽就会发生旅客把可疑的行李拿走,此外现场的空框需要人员搬运回来劳动强度很大。
2、安检在现场进行判读,现场混乱很容易干扰安检员的判读质量,现场判读采用滚动显示图像,运动中识别图像难度也加大。现场判读需要每一台安检设备都要配备一个安检员进行判读,即使没有旅客时间,安检员也不能离开安检现场,造成人员浪费。
3、未能实现人和图像的精确匹配,后期当查询某个旅客的行李图像需要通过时间模糊查询,通过人工查询进行手动匹配,费时费力。
4、对于可疑行李检查后,需要复检确认,复检过程中需要人工把行李搬运到前端重新复检,行李重量大连续搬运安检员劳动强度很大。
5、由于采用了现场判读,只能有一个显示终端进行判读,同时只能有一个安检员进行判读,开包也只有一个,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安检的效率。
6、传统的技术方案,旅客没有渠道提前了解到机场的安检情况,只好提前几个钟头到机场进行安检,以免延误了登机时间。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盾安民分析技术有限公司;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中盾安民分析技术有限公司;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7917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