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78312.2 | 申请日: | 2019-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623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6 |
发明(设计)人: | 叶炜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K11/02 | 分类号: | C09K11/02;C09K11/88;C09K11/65;C09K11/07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68 | 代理人: | 王永文 |
地址: | 516006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方法包括步骤:将水溶性量子点溶液与稀土盐溶液混合,得到表面含有稀土离子的水溶性量子点;将表面含有稀土离子的水溶性量子点与极性溶剂混合,加入油溶性化合物进行反应,得到复合物。本发明通过稀土离子与油溶性化合物、量子点表面的水溶性配体相互作用,将水溶性量子点转变成复合物;改善了原有水溶性量子点加工性、成膜性。本发明制得的复合物中的稀土离子到量子点中心具有“天线效应”,该效应进一步增强了量子点的荧光强度和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量子点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发光二极管(LED)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其在照明和显示领域的节能效果已经得到公认。量子点作为一种新型纳米半导体材料,因其独特的发光性能常被用作LED的发光层材料;量子点通常具有核-壳型的基本结构,它的发光效率及色纯度高,具有非常可观的应用前景。
近些年来,关于量子点的制备和性能方面研究的日益深入,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量子点的制备方法不断成熟,发展一种在水中直接合成高质量量子点的方法,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水相合成的水溶性量子点具有亲水性及其它功能的基团,为量子点与其它分子的复合以及自组装形成各种超结构提供了可能。相较于油相制备方法,水相制备法具有以下优势:(1)使用的溶剂是来源广泛、对环境友好同时生物相容性好的水;(2)不要求无水无氧环境;(3)容易实现量产;(4)为了稳定量子点在其表面修饰合适的配体,而配体能够提供多种不同的基团,这些基团又可以通过静电作用或共价连接实现进一步功能化。
然而,在采用水溶性量子点制备LED器件的有源层时,发明人研究发现水溶性量子点由于溶解性的问题难以满足LED器件的制备工艺需求;以及水在干燥过程中难以挥发且容易形成咖啡环,使得水溶性量子点成膜均匀性差,从而导致LED器件发光性能差、使用寿命短等一系列缺点。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水溶性量子点加工难、成膜性差,难以满足LED器件的制备工艺、发光性能、使用寿命需求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其中,包括步骤:
将水溶性量子点溶液与稀土盐溶液混合,得到表面含有稀土离子的水溶性量子点;
将表面含有稀土离子的水溶性量子点与极性溶剂混合,加入油溶性化合物进行反应,得到复合物。
一种复合物,其中,包括:水溶性量子点、结合在所述水溶性量子点表面的稀土离子,与所述稀土离子结合的油溶性化合物。
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稀土离子与油溶性化合物、水溶性量子点表面的水溶性配体相互作用,形成了自内向外依次为量子点-水溶性配体-稀土离子-油溶性化合物的复合物,即将水溶性量子点转变成油溶性量子点。本发明的复合物在保持水溶性量子点具有的制备优势的基础上,改善了原有水溶性量子点加工性、成膜性;且本发明的复合物中的稀土离子到量子点中心具有“天线效应”,该效应进一步增强了量子点的发光性能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复合物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水溶性量子点转化为复合物的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如图1所示,其包括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7831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矩阵求逆处理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建筑能耗信息处理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