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3D打印TPU粉末制备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76994.3 | 申请日: | 2019-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617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3 |
发明(设计)人: | 张耀鹏;张长松;张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增材制造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64/314 | 分类号: | B29C64/314;B29B13/00;B29B15/00;B33Y40/00 |
代理公司: | 32397 南京勤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罗柱平 |
地址: | 2132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粒子 软化点 过滤 打印 粉末制备工艺 改性水溶液 烘干处理 粒子粉末 粒子破碎 剩余粉末 收缩率 改性 烘干 粒径 球化 生产工艺 温差 生产成本 挤出 再生 节约 重复 环保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3D打印TPU粉末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取软化点与粘弹温差20℃以上的TPU粒子破碎至D50为100‑120μm;将经S1处理的粒子均匀分散于TPU改性水溶液或水,升温至软化点温度,使得TPU粒子发生球化;降至常温,过滤TPU粒子,烘干处理,按粒径级段筛分出TPU粒子粉末;S4、将S3剩余粉末,分散至S2所述溶液,搅拌升温至TPU粘弹温度以上,反应完全后,过滤烘干,重复上述步骤再生成。本发明可使用普通国产的TPU挤出工程粒子,大幅度的降低TPU用于3D打印的生产成本,另外经过改性的TPU粒子,收缩率更小,节约原料,提高了产品的精度。可另外生产工艺简单环保,可工业化推广程度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粉末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3D打印TPU粉末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3D打印技术又称增材制造技术,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是目前世界上先进制造的研究的热点和研发课题,广泛应用于军工业、航空航天、珠宝首饰、生物医学、化工等领域。3D打印技术是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增加的方式来构造产品的技术。这些可粘合材料主要包括金属、陶瓷、尼龙、复合材料以及聚合材料组成的溶液、丝材以及粉末耗材。3D打印技术快速发展,离不开3D打印耗材的发展,不用领域对耗材种类的需求不同。
TPU是一种性能介于橡胶和塑料中间的高分子材料。TPU的硬度范围宽,并且具有耐磨、耐油和可透明化等特征,同时其具有极佳的弹性性能。所以可以广泛用于家材装饰、汽车工业、管件制造和服装鞋类等领域。
对于以TPU材料为耗材的3D打印工艺主要为熔融沉积成型(FDM)和选择性激光烧结(SLS)。熔融沉积成型(FDM)工作原理为将丝状的材料进行加热融化,通过喷嘴把材料挤出。选择性激光烧结(SLS)的工作原理是使用激光等作为能源将粉末进行烧结造型。选择性激光烧结(SLS)相对于熔融沉积成型(FDM)对耗材的利用率更高,制造出的产品精度更好,制造效率更快。在国外,选择性激光烧结(SLS)技术超越熔融沉积成型(FDM) 成为TPU 材料3D制造的主流。高球化率和致密度、细粒径和窄粒径分布的TPU材料,是提高选择性激光烧结(SLS)TPU打印质量的关键。我国由于3D打印技术,起步晚,常规生产应用熔融沉积成型(FDM)较多。用于选择性激光烧结(SLS)TPU粒子主要依赖于进口,在生产制造上处于被动局势。目前国内工业生产的常规TPU粒子,形状为圆柱型或不规则型,粒径大,不能直接用于3D打印制造。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3D打印TPU粉末制备工艺,本发明应用普通的TPU颗粒,经过改性球化,得到高球形度、高理化性能适用于选择性激光烧结(SLS)3D打印技术,填补了市场的空白。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方案:
3D打印TPU粉末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取软化点与粘弹温差20℃以上的TPU粒子破碎至D50为100-120μm;
S2、将经S1处理的粒子均匀分散于TPU改性水溶液或水,升温至软化点温度,使得TPU粒子发生球化改性;
S3、降至常温,过滤TPU粒子,烘干处理,按粒径级段筛分出TPU粒子粉末;
S4、将S3剩余粉末,分散至S2溶液,搅拌升温至TPU粘弹温度以上,反应完全后,过滤烘干,重复上述步骤再生成。
优选地,S1中TPU粒子为挤出性工程粒子。
优选地,S2中TPU改性水溶液为包含二氧六环或丙酮的水溶液。
优选地,S2中TPU粒子在TPU改性水溶液的常温常压溶解度为≤0.01%。
优选地, S3中破碎筛分出粒径段为适用于选择性激光烧结(SLS)3D打印的粒径段,包括:10-40μm、40-63μm、60-100μm、100-150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增材制造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增材制造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7699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磁吸式无边框可拼接打印系统
- 下一篇:一种3D打印机送丝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