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性聚氨酯胶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76655.5 | 申请日: | 2019-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627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06 |
发明(设计)人: | 郭永忠;杨照军;金辉;高杰;陈启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墙煌彩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175/08 | 分类号: | C09J175/08;C09J11/06;C08G18/63;C08G18/58 |
代理公司: | 六安众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3 | 代理人: | 徐牧 |
地址: | 237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性 聚氨酯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性聚氨酯胶,按重量份数计包括如下组份:聚醚多元醇20‑30份,环氧树脂40‑50份,异氰酸酯5‑7份,N‑甲基吡咯酮8‑10份,催化剂0.5‑1份,偶联剂1‑2份,抗氧化剂1.5‑3份,固化剂0.7‑1.6份;本发明通过选用羟基数为2000‑2500的聚醚多元醇和环氧树脂、异氰酸酯、N‑甲基吡咯酮、催化剂聚合形成高分子链,增强聚氨酯胶的粘性,加入固化剂和抗氧化剂等助剂,解决聚氨酯胶易固化、易老化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性聚氨酯胶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胶水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聚氨酯胶黏剂是目前胶黏剂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聚氨酯胶黏剂依靠体系内异氰酸酯基与体系外含活泼氢物质间的反应形成化学键作用,实现粘接目的。与酚醛类胶黏剂、环氧类胶黏剂相比具有粘接强度高、初粘力大、贮存稳定性高、干燥速度较快、环境友好、施工工艺简单及施工温域宽等优点。此外,聚氨酯胶黏剂具有优异的橡胶特性,可以适应不同热膨胀系数基材的粘合,能够在基材之间形成软-硬过渡层,具有优异的缓冲、减震功能。鉴于聚氨酯胶黏剂优异的性能,值得一提的是,聚氨酯胶粘粘剂的低温和超低温性能已超过所有其他类型的胶粘剂,目前聚氨酯胶黏剂已在航空航天、舰船、建筑、家居、制造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是聚氨酯胶存在粘性低,不易固化,易老化的缺点,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水性聚氨酯胶及其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性聚氨酯胶及其制备方法,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水性聚氨酯胶,按重量份数计包括如下组份:聚醚多元醇20-30份,环氧树脂40-50份,异氰酸酯5-7份,N-甲基吡咯酮8-10份,催化剂0.5-1份,偶联剂1-2份,抗氧化剂1.5-3份,固化剂0.7-1.6份。
进一步的,所述聚醚多元醇是由软泡聚醚三醇、高活性聚醚加丙烯腈、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醋酸乙烯酯、氯乙烯等乙烯基单体及引发剂,在100℃左右和氮气保护下进行自由基接枝聚合而成。
进一步的,所述聚醚多元醇的羟基数为2000-2500。
进一步的,所述催化剂为三乙醇胺、三亚乙基二胺、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的,所述偶联剂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或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的,所述抗氧化剂为三甘醇双-[3-(3-叔丁基-4-羟基-5-甲基苯基)丙酸酯]、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十八碳酸酯、3,5-二叔丁基-4羟基苯丙酸异辛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的,所述固化剂为乙烯基三胺。
一种聚氨酯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按上述的重量份数将聚醚多元醇、环氧树脂、异氰酸酯、N-甲基吡咯酮、催化剂加入反应釜中,在压强为0.095MPa,温度为180℃的条件下不断搅拌,反应0.9-1h后保温保压0.5h得到混合物A;
2)将上述重量份数的偶联剂、抗氧化剂、固化剂加入混合物A内并不断搅拌,使其混合均匀并冷却至室温得到聚氨酯胶。
本发明通过选用羟基数为2000-2500的聚醚多元醇和环氧树脂、异氰酸酯、N-甲基吡咯酮、催化剂聚合形成高分子链,增强聚氨酯胶的粘性,加入固化剂和抗氧化剂等助剂,解决聚氨酯胶易固化、易老化的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墙煌彩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墙煌彩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7665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通用硬币清分系统
- 下一篇:数据预处理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