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污泥在线调理浓缩系统和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72500.4 | 申请日: | 2019-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237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发明(设计)人: | 邵蔚;王益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凯鑫分离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1/147 | 分类号: | C02F11/147;C02F11/121;C02F11/122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褚明伟 |
地址: | 201210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泥 在线 调理 浓缩 系统 工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泥在线调理浓缩系统和工艺,包括沿污泥进料方向通过污泥管道依次连接的污泥调理池(8)、污泥浓缩池(9)和板框压滤机(13),所述污泥调理池(8)沿污泥进料方向分为混凝池(3)和絮凝池(4),混凝池(3)连接有混凝剂投加装置(6),絮凝池(4)连接有絮凝剂投加装置(7),所述污泥浓缩池(9)中设有污泥浓缩机(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以实现在线精准实现污泥混合调理,大大减小污泥调理功率和重力浓缩池的容积,并提高了浓缩后的污泥含水率,解决了污泥调理必须采用大容积的污泥浓缩池和调理池、大功率的搅拌器、大过滤面积的板框压滤设备的现状,从而减小了后续脱水设备的投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泥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污泥在线调理浓缩系统和工艺。
背景技术
由于目前环保要求越来越严格,各个污水厂对污泥含水率要求越来越高,通常情况下,传统的污泥脱水主体步骤分为浓缩+脱水两大步骤:浓缩工艺段通常采用的是重力浓缩或者机械浓缩;脱水工艺则根据含水率要求,采用叠螺、离心机或者是板框脱水机相对而言,板框脱水机,尤其是隔膜板框脱水机的含水率可以做得更低,也是目前市场上应用比较广泛的脱水工艺设备,而且各种板框设备的衍生工艺也得到广泛的应用。
目前常见的污泥脱水工艺为:工艺段排泥-污泥浓缩池-污泥调理池-板框压滤-泥饼外运。然而板框压滤属于批次式的工艺,并且进料的方式是根据压力变化,因此无法保证流量的稳定性,也就导致污泥调理的加药无法实现连续和稳定的在线加药。因此在污泥浓缩池之后必须设置一座至少可以满足板框一个批次运行的污泥调理池。
由于板框压滤是批次式运行,不像离心压滤机或叠螺脱水机一样是连续运行,可以在线加药混合调理。而板框压滤无法实现在线混合,导致污泥的调理也必须采用批次式的工艺,因此需要配置大容积的污泥浓缩池、调理池和板梁压滤机,以及与污泥浓缩池相配套的大功率的污泥浓缩机,与污泥调理池相配套的大功率的调理搅拌器。
专利CN105461189A公开了一种组合式污泥深度脱水系统及深度脱水工艺,该脱水系统包括污泥进料单元、污泥调理改性单元和压滤脱水单元,污泥进料单元包括污泥稀释均质池和污泥混合输送组件,污泥稀释均质池通过污泥混合输送组件与污泥调理改性单元连接,污泥调理改性单元与压滤脱水单元连接;该深度脱水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污泥经污泥进料单元处理,得到含水率在一定范围内的污泥;(2)将步骤(1)得到的污泥送至污泥调理改性单元,加入调理剂进行调理;(3)将步骤(2)得到的污泥送至压滤脱水单元处理。该系统中的污泥调理改性单元对污水的沉淀性能增加幅度不明显,导致设置在污泥调理改性单元之后的压滤脱水单元体积大,且功耗高。
专利CN102001812B公开了一种污泥深度脱水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将经污水处理后产生的含水率在96%以上的污泥进行絮凝反应,絮凝反应后的污泥溢流至浓缩机上进行浓缩脱水,浓缩脱水后在打浆机内进行打浆调理,再由高压泥浆泵输送至深度脱水机进行深度脱水,最后送至粉碎机将污泥粉碎成粉末状或块状,并将粉碎后的污泥输送至锅炉焚烧处理或回收利用。该脱水工艺中只对污泥进行絮凝操作,无法保证污泥与水的分离,也不利于后续的浓缩处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污泥在线调理浓缩系统和工艺,可以实现在线精准实现污泥混合调理,大大减小污泥调理功率和重力浓缩池的容积,并提高了浓缩后的污泥含水率,解决了污泥调理必须采用大容积的污泥浓缩池和调理池、大功率的搅拌器、大过滤面积的板框压滤设备的现状,从而减小了后续脱水设备的投资。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污泥在线调理浓缩系统,包括沿污泥进料方向通过污泥管道依次连接的污泥调理池、污泥浓缩池和板框压滤机,所述污泥调理池沿污泥进料方向分为混凝池和絮凝池,混凝池连接有混凝剂投加装置,絮凝池连接有絮凝剂投加装置,所述污泥浓缩池中设有污泥浓缩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凯鑫分离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凯鑫分离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7250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