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顶盖拼接外观焊点防护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72135.7 | 申请日: | 2019-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144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7 |
发明(设计)人: | 杜成朋;霍宝忠;张靖;郑丽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金龙汽车车身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11/11 | 分类号: | B23K11/11;B23K11/31;B23K11/36 |
代理公司: | 11465 北京慕达星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姜海荣 |
地址: | 361023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铜排 防护组件 气缸组件 焊接 焊点 顶盖 焊枪 输出端 卡槽 支架 转臂 竖直方向运动 顶部设置 防护机构 焊接过程 回路导通 扭曲变形 竖直固定 同一直线 支架布置 转轴铰接 白车身 车顶盖 拼接处 电极 抵接 卡入 熔核 转轴 拼接 保证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顶盖拼接外观焊点防护机构,包括:第一支架,其顶部设置有转轴;第二支架与第一支架布置于同一直线上,其顶部布置有卡槽;转臂一端与转轴铰接,另一端可卡入卡槽中;气缸组件竖直固定于转臂顶部;铜排防护组件顶部连接于气缸组件输出端,且跟随气缸组件输出端沿竖直方向运动;铜排防护组件底部可与车顶盖拼接处抵接,焊枪按照铜排防护组件定位进行焊接。焊枪焊接过程中上电极不与顶盖接触,通过铜排将回路导通焊接形成熔核,防止焊点扭曲变形,进而保证了白车身的外观不受焊接的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顶盖焊接辅助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顶盖拼接外观焊点防护机构。
背景技术
白车身是汽车的重要的分总成之一,目前市场上成熟的白车身焊接工艺主要是电阻点焊,但电阻点焊在焊接过程中形成的熔核以及电极压痕会影响白车身的美观性,尤其是位于白车身A级外观面的区域(影响外观最明显的部位包括:车身外表面-含车门底边以上200mm至流水槽上沿边区域以及前后围外表面、保险杠以上至前后风窗上框沿区域-牌照除外),此部分位置焊点熔核及压痕严重影响白车身美观性,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焊接防护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顶盖拼接外观焊点防护机构,解决现有技术中焊点熔核及压痕严重影响白车身外观的技术问题。
具体而言,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顶盖拼接外观焊点防护机构,包括:
第一支架,第一支架顶部设置有转轴;
第二支架,第二支架与第一支架布置于同一直线上,其顶部布置有卡槽;
转臂,转臂一端与转轴铰接,另一端可卡入卡槽中;
气缸组件,气缸组件竖直固定于转臂顶部;
以及铜排防护组件,铜排防护组件顶部连接于气缸组件输出端,且跟随气缸组件输出端沿竖直方向运动;铜排防护组件底部可与车顶盖拼接处抵接,焊枪按照铜排防护组件定位进行焊接。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公开提供了一种顶盖拼接外观焊点防护机构,铜排防护组件跟随转臂可旋转,转臂一端进入或滑出卡槽实现铜排防护组件处于焊接位置或离开焊接位置,离开焊接位置时,方便顶盖总成吊具抓取顶盖;同时铜排防护组件跟随气缸组件沿竖直方向靠近焊接位置或远离焊接位置,可以调节与顶盖的压紧度,排防护组件贴合顶盖,焊枪焊接过程中上电极不与顶盖接触,通过铜排将回路导通焊接形成熔核,防止焊点扭曲变形,进而保证了白车身的外观不受焊接的影响。
其中铜排防护组件对顶盖的压紧力不大于30N(顶盖的张力为30N左右)。
优选地,第二支架顶部固定有矩形固定块,固定块中部开设有卡槽,固定块顶部具有一个与卡槽相通的第一锁销孔;锁销经第一锁销孔进入卡槽中固定转臂另一端。固定块可以与第二支架是一体的或分体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结构相同,底部固定于焊接工位两侧,采用本发明提供的防护机构焊接时,两侧可采用定位部件辅助定位顶盖。
优选地,转臂包括:转臂本体、轴套及卡接部;轴套套接于转轴上,转臂本体一端与轴套固定,另一端与卡接部固定,卡接部卡入卡槽内,由此方便旋转和固定,不干涉顶盖的移入和移出。
优选地,卡接部包括连接块和插入块;连接块一端与转臂本体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插入块一体连接,且插入块宽度值小于卡槽的宽度值;插入块上设置有与第一锁销孔位置对应的第二锁销孔。通过锁销插入第一锁销孔和第二锁销孔,固定转臂,防止焊接中焊接点定位不准确。
优选地,还包括加强板,加强板固定于转臂本体靠近轴套处,增加转臂支点处的强度。
优选地,气缸组件通过固定板竖直布置于转臂本体中部。固定板可以为一块或两块,一块固定在转臂本体顶部,两块可以分别固定于转臂本体顶部和底部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金龙汽车车身有限公司,未经厦门金龙汽车车身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7213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钢筋笼焊接方法
- 下一篇:一种动力偏置式超声波金属焊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