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Jason-1卫星数据的海底地形高解像立体引力模型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71510.6 | 申请日: | 2019-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354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2 |
发明(设计)人: | 董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部湾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C13/00 | 分类号: | G01C13/00;G01V7/00;G01S15/89;G01S15/02;G01C5/00;G01S19/14 |
代理公司: | 杭州知杭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10 | 代理人: | 夏艳 |
地址: | 535000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jason 卫星 数据 海底 地形 高解像 立体 引力 模型 | ||
1.一种基于Jason-1卫星数据的海底地形高解像立体引力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基于Jason-1卫星对目标海域进行测高研究;
步骤2:基于多波束回声测系统对目标海底地形进行实地勘测,根据勘测数据对目标海底地形进行绘制;
步骤3:基于卫星测高数据来对引力异常进行计算,基于卫星测高数据来对引力垂直梯度的计算;
步骤4:基于其他已测海域利用模型计算引力异常和垂直引力梯度异常进行分析;
步骤5:将目标海域的测高数据与目标海域的海底地形进行重合比对,计算出海底地形分布与引力分布的相对关系;
步骤6:基于目标海域的引力分布与海底地形关系,进而来对比其他已测海域的引力分布和海底地形关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Jason-1卫星数据的海底地形高解像立体引力模型,其特征在于,基于Jason-1卫星对目标海域进行测高研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1:测量卫星至海平面的垂直高度,进而对比目标海域中不同地形的海平面距离卫星的垂直高度;
步骤12:测量卫星至参考椭球的垂直高度,进而对比目标海域中海沟、海底平原和海底山脉处的水位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Jason-1卫星数据的海底地形高解像立体引力模型,其特征在于,基于多波束回声测系统对目标海底地形进行实地勘测,根据勘测数据对目标海底地形进行绘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1:选取具有的海沟、海底平原和海底山脉的复杂海域进行实地船测;
步骤22:采用惯性定位或利用海底控制点定位,以多波束回声测系统和这组合卫星定位系统对目标海底进行精确的三维测量,并将测量数据制成地图进行展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Jason-1卫星数据的海底地形高解像立体引力模型,其特征在于,基于卫星测高数据来对引力异常进行计算,基于卫星测高数据来对引力垂直梯度的计算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1:利用时间、位置信息,以测高观测值的一次差分项计算卫星测高沿轨剖面的导数,在交叉点上联合上升弧和下降弧差分方程计算垂线偏差;
步骤32:基于垂线偏差、大地水准面、引力异常和EGM2008模型对垂直引力梯度异常分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Jason-1卫星数据的海底地形高解像立体引力模型,其特征在于,基于其他已测海域利用模型计算引力异常和垂直引力梯度异常进行分析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1:将其他已经测得海底地形数据与已经测得的引力场进行重合对比;
步骤42:对重合对比中引力场出现明显变化处,与该处海域地形变化进行标记,标记后将已测海域中海沟、海底平原和海底山脉处引力场的变化趋势进行绘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Jason-1卫星数据的海底地形高解像立体引力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1:将目标海底地形数据与已测的引力场进行重合对比;
步骤42:对重合对比中引力场出现明显变化处,与该处海域地形变化进行标记,标记后将已测海域中海沟、海底平原和海底山脉处引力场的变化趋势进行绘制,并且在绘制的过程中将对比用海底地形用底图放置于引力变化图的下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部湾大学,未经北部湾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7151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