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子设备内功能模块的减振器及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970701.0 | 申请日: | 2019-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897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1 |
发明(设计)人: | 张松鹏;赵晨炜;薛凯;周海亮;卫首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洛阳电光设备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F1/18 | 分类号: | G06F1/18 |
代理公司: | 西安凯多思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90 | 代理人: | 王鲜凯 |
地址: | 471099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子设备 功能模块 减振器 使用方法 | ||
1.一种电子设备内功能模块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包括第一减振器弹性元件(9)、第一减振器刚性零件(10)、减振器端盖(12)、第二减振器弹性元件(11)、第二减振器刚性零件(15)、钢圆片(13)、螺钉(14)和螺母(1);第二减振器刚性零件(15)为中部大于两端的圆形台阶结构,中心为螺钉(14)穿过的通孔;第一减振器弹性元件(9)和第二减振器弹性元件(11)位于两端的圆形台阶结构,且尺寸吻合;凹形结构的第一减振器刚性零件(10)位于两个弹性元件的外侧,开口为下端且设有减振器端盖(12);位于上端的第一减振器弹性元件(9)的高度大于第二减振器刚性零件(15)上端的凸台,使得第二减振器刚性零件(15)与第一减振器刚性零件(10)之间形成空隙;下端的第二减振器弹性元件(11)与减振器端盖(12)平齐;第二减振器刚性零件(15)穿过减振器端盖(12)中心通孔,端头设有钢圆片(13);第一减振器弹性元件(9)的内表面和第二减振器刚性零件(15)的圆形台阶结构的上部小直径轴的外表面接触,第一减振器弹性元件(9)的下表面和第二减振器刚性零件(15)的圆形台阶结构上表面接触;第二减振器弹性元件(11)的内表面和第二减振器刚性零件(15)的圆形台阶结构的下部小直径轴的外表面接触,第二减振器弹性元件(11)的上表面和第二减振器刚性零件(15)的圆形台阶结构下表面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子设备内功能模块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圆片(13)内表面和第二减振器刚性零件(15)最底部轴特征的外表面过盈配合连接在一起。
3.一种权利要求1或2所述电子设备内功能模块的减振器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第二减振器刚性零件(15)与设备箱体(8)通过螺钉(14)固定在一起,第一减振器刚性零件(10)与功能模块通过平垫(3)、弹垫(2)、螺母(1)固定在一起;当水平和垂向振动过程中,通过第一减振器弹性元件(9)和第二减振器弹性元件(11)的变形吸收振动能量进而起到功能模块的减振作用,提高其上功能模块元器件(6)的工作可靠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洛阳电光设备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洛阳电光设备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7070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目标大数据占据面积检测平台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气体轮廓识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