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抱闸式装甲车用防雷座椅及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969729.2 | 申请日: | 2019-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581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1 |
发明(设计)人: | 宋俊;任爱华;孙国兴;龚青山;刘强;孙章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B60N2/42 | 分类号: | B60N2/42;B60N2/30;F41H7/02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李登桥 |
地址: | 442002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抱闸式 装甲车 防雷 座椅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抱闸式装甲车用防雷座椅及控制方法,它包括固定安装在车身侧板上的控制组件和导向组件,所述导向组件上通过导轨连接臂安装有抱闸式缓冲吸震组件,所述控制组件与抱闸式缓冲吸震组件相连,并控制其抱紧进而实现吸震缓冲,所述抱闸式缓冲吸震组件上固定安装有座椅组件。通过加速度传感器采集信号的激发和速度传感器对座椅滑动速度的反馈,实时控制液压制动模块对抱闸片所施加的夹紧力,以使座椅按照无冲击的正弦加速度曲线运动,使吸震效率优化的同时提高乘坐人员的舒适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抱闸式装甲车用防雷座椅及控制方法,采用不同于常规减震座椅的减震弹簧和液压或空气减震器相组合的形式,提出了一种抱闸式缓冲吸震组件来可控高效地吸收爆炸物爆炸后产生的冲击波,能够在保证吸能缓冲可靠性的基础上,改善乘坐人员的在接收爆炸冲击过程中的舒适性。
背景技术
随着军事科技的不断进步,各种地雷的威力也日益提升,不断对装甲车的防雷效果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早期的装甲车主要靠V型底盘和加厚装甲来抵抗地雷对装甲车的伤害,厚厚的装甲虽然增强了装甲车的抗损毁能力,使得装甲车重量激增,对装甲车灵活性和驾驶性能的提升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从查阅的现有专利来看,十堰万利通工贸有限公司公告号为CN 204095579 U具有位置调节装置的越野汽车减震座椅采用两个压缩弹簧进行减震一个液压杆进行吸震;宜昌迅达车用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公告号为CN 207955403 U一种侧壁安装液压减震座椅采用弹簧和液压减震器的组合来实现座椅的缓冲吸震;上海责亚汽车设计有限公司公告号为CN208947144 U一种多级减震的汽车减震座椅,通过压缩弹簧、缓冲柱和钢珠以及硅胶垫和弹簧片组成四级减震机构,具体良好缓冲减震效果,确保了汽车在行驶过程遇到颠簸路况时座椅的稳定性;扬州恒新座椅有限公司公告号为CN 108099710 A侧装式防雷爆减震座椅采用吸能管和隔震器组合减震,隔震器为钢丝绳隔振器、板簧隔震器、螺旋簧隔震器、电磁隔震器或蝶形簧隔震器中的一种。冲击柱直径比吸能管直径大,在隔震器吸收冲击继续压缩过程中,吸能管被冲击柱涨型撑开或者撕裂,在此过程中进行冲击能量衰减。合肥工业大学公告号为CN 108583382 A一种半主动悬挂式防雷减震座椅采用吊挂式安装,将座椅连接与车身顶部,吊杆下方设有减震弹簧和磁流变阻器调节机构,利用磁流变液的磁流变特性,可实现变刚度与变阻尼以便有效吸收冲击载荷。公布号 CN 102390301 A一种防地雷反伏击车的防雷座椅,在坐板下部设有两个内部气压不同的减震气囊,受到震动频率较小时,气压较小的气囊发挥作用,震动频率较大时,所有气囊共同发挥作用。
从现有的技术来看装甲车防雷座椅基本上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常规方式采用弹簧缓冲,液压或气囊减震吸震的方式来减小爆炸冲击波传递到乘坐人员身上,第二类是采用近年兴起的磁流变液的阻尼随磁场变化的特性来控制吸震的效果是一种半主动吸震方式,但由于铁磁流体物理性质会随着时间变化其磁流变效果会发生变化,使得其控制精度还有待提高。
发明内容
为了进一步提高装甲车防雷座椅吸震的可控性,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抱闸式装甲车用防雷座椅,该座椅安装在装甲车车身侧板上,竖直方向上利用弹簧缓冲,抱闸式吸震组件吸收冲击能量,水平方向上采用具有塑性的弹性吸震块缓冲吸震,抱闸式吸震组件采用成熟的液压控制技术,通过加速度传感器采集信号的激发和速度传感器对座椅滑动速度的反馈,实时控制液压制动模块对抱闸片所施加的夹紧力,以使座椅按照无冲击的正弦加速度曲线运动,使吸震效率优化的同时提高乘坐人员的舒适性。
为了实现上述的技术特征,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抱闸式装甲车用防雷座椅,它包括固定安装在车身侧板上的控制组件和导向组件,所述导向组件上通过导轨连接臂安装有抱闸式缓冲吸震组件,所述控制组件与抱闸式缓冲吸震组件相连,并控制其抱紧进而实现吸震缓冲,所述抱闸式缓冲吸震组件上固定安装有座椅组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未经湖北汽车工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6972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儿童座椅安全带卷缩系统
- 下一篇:一种带紧急提升机构的氢能汽车座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