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自清洗和残渣脱水的三相分离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69263.6 | 申请日: | 2019-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016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8 |
发明(设计)人: | 王树众;杨闯;宋文瀚;张熠姝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36/00 | 分类号: | B01D36/00;B01D29/23;B01D29/60;B01D29/64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陈翠兰 |
地址: | 710049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清洗 残渣 脱水 三相 分离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一种带自清洗和残渣脱水的三相分离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包括气液固分离器、离心机和回水泵;气液固分离器顶部设置背压阀,上部侧壁上分别设置进料口和回水口,底部设置排渣口与离心机入口连接;气液固分离器内部设置有呈环形设置的滤网,滤网和气液固分离器的壳体内侧形成的环形腔体,气液固分离器位于环形腔体的壳体部分设置出液口和自清洗装置;自清洗装置包括存储冲洗流体的储压罐,连接储压罐出口和环形腔体的冲洗管道,用于控制冲洗管道通断的开关阀,以及连接在开关阀控制端的差压监测器;差压监测器用于检测滤网内外压差;离心机的液相出口与回水泵的入口连通,回水泵的出口与回水口连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过滤分离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带自清洗和残渣脱水的三相分离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全国城镇污水建设规模发展迅速,目前,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数量已经突破2000座,污泥作为污水处理的副产物,每处理1万吨生活污水可以产生5~8吨含水率80%的湿污泥,我国城市污泥总产量逐年增大,目前已经超过了4000万吨,据估计2020年我国城市污泥的产量将达到6000到9000万吨(80%含水率)。
超临界水氧化技术是以超临界水(Tc≥374.95℃,Pc≥22.064MPa)作为反应介质处理城市污泥的一种环保技术,不仅可以彻底实现城市污泥的无害化,而且可以实现城市污泥的资源化利用。城市污泥成分复杂,灰分含量占30~50%。城市污泥中的灰分主要是黏土、砂砾和不溶性无机盐,这些物质在超临界水氧化过程中保持不变。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可以把城市污泥中的有机物氧化生成CO2、N2等小分子气体,同时为了保证完全氧化,氧气通常是过量的。因此在超临界水氧化技术的反应经过降压单元后,产物分离成气相、液相和固相,产物需要进行气液固三相的分离。
在现有专利技术中已知专利ZL201610136693.6,该专利提出一种用于超临界水处理工艺的螺旋密封连续排料过滤器,其具有过滤器腔体及设置在过滤器腔体顶部的电动机,在过滤器腔体壁上端设有进料口,在过滤器腔体内部设有过滤网,过滤网外侧设有清液出口,过滤器腔体中轴线位置设有由电动机带动旋转的驱动杆,驱动杆上设有若干电动刮刷,驱动杆底部设有两级螺旋叶片;在过滤器腔体底部设有竖直排料管,竖直排料管底部设有排料口,竖直排料管上还设有液固旋转密封阀。
现有技术的这些解决方案不完全令人满意,因为在运行的过程中固体颗粒可能堵塞滤网,会导致设备不能正常运行,从而影响整个超临界水氧化系统的运行。并且现有技术的解决方案排出的残渣的含水率通常高达60%,含有大量的水分导致残渣资源化利用困难,同时可能会造成二次污染,严重降低了超临界水氧化系统的经济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带自清洗和残渣脱水的三相分离系统及方法,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够实现滤网自清洗和残渣脱水以及二次分离。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带自清洗和残渣脱水的三相分离系统,包括气液固分离器、离心机和回水泵;
所述的气液固分离器顶部设置背压阀,上部侧壁上分别设置进料口和回水口,底部设置排渣口与离心机入口连接;气液固分离器内部设置有呈环形设置的滤网,滤网和气液固分离器的壳体内侧形成的环形腔体,气液固分离器位于环形腔体的壳体部分设置出液口和自清洗装置;
所述的自清洗装置包括存储冲洗流体的储压罐,连接储压罐出口和环形腔体的冲洗管道,用于控制冲洗管道通断的开关阀,以及连接在开关阀控制端的差压监测器;差压监测器用于检测滤网内外压差,当检测到滤网内外的压差大于设定阈值时,发出信号,打开开关阀;
所述离心机的液相出口与回水泵的入口连通,回水泵的出口与回水口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6926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