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下工程连通接驳新旧混凝土界面防水结构及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67845.0 | 申请日: | 2019-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706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0 |
发明(设计)人: | 赵静波;黄欣;冀国栋;张京京;陈霞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045 | 分类号: | E02D29/045;E02D29/16 |
代理公司: | 11203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沈波 |
地址: | 300222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止水胶 混凝土 止水板 注浆管 接驳 地下工程 注浆导管 施工缝 连通 新旧混凝土界面 地下工程结构 防水密封结构 剪力连接件 防水处理 防水结构 防水效果 泥浆填充 新混凝土 遇水膨胀 界面处 耐用性 渗漏水 封堵 注浆 膨胀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工程连通接驳新旧混凝土界面防水结构及处理方法,包括旧混凝土、新混凝土、止水板一、止水板二、剪力连接件、止水胶、注浆管和注浆导管。止水板一、止水板二以及止水胶三者相互作用,形成防水密封结构;止水胶设置在新旧混凝土之间,遇水膨胀的止水胶能够以对新旧混凝土的施工缝起到封堵作用;注浆管和注浆导管相连接,通过注浆管后期注浆到新旧混凝土的界面处,一方面可以使止水胶膨胀,另一方面使泥浆填充新旧混凝土的施工缝,从而起到防水效果。本发明可以实现对地下工程连通接驳部位进行防水处理,提高新旧混凝土的连接强度,减少接驳部位渗漏水问题的发生,提高地下工程结构的耐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下工程连通接驳部位混凝土防水结构的相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下工程连通接驳新旧混凝土界面防水结构及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地下空间建设逐渐向区块化及网络化发展。在地下工程网络化拓建施工过程中,经常遇到新建结构与既有结构连通接驳部位防水的处理问题。由于连通接驳部位新浇筑的混凝土与原有混凝土在对接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施工缝,导致接驳部位结构可能会出现渗漏水的问题,直接影响地下工程结构的正常使用。传统的采用在接驳部位刷无机界面剂或通过止水条形成防水密封结构,在实际工程中发现,新旧混凝土的接触界面上仍然会存在有裂缝,防水密封的效果有限。同时,地下工程网络化拓建施工需要对既有结构进行局部拆除,过程中可能会破坏既有结构的防水层,使得密封防水的效果更加难以达到理想水平。
CN 107012892A公开了新老混凝土接口防水结构及处理方法,该防水结构包括:铺设在新老混凝土接口上用于粘结水泥浆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网、以及涂刷在铺设有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网的新老混凝土接口上的界面剂,通过界面剂和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网的结合增加新老混凝土接口处水泥浆的整体强度,避免了新老混凝土间产生裂缝。对新老混凝土接口进行凿毛处理;在新老混凝土接口上铺设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网,并在铺设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网的新老混凝土接口上涂刷界面剂;浇筑新混凝土。还包括:在经过凿毛处理的新老混凝土接口11上钻孔植筋,和/或在新老混凝土接口上开设垂直于新老混凝土接口的切缝,切缝内填充有环氧树脂,并在切缝内设置有止水板;在新老混凝土接口上,切缝的两侧设置止水条,和/或沿新老混凝土接口间隔埋设多个注浆管,注浆管连接注浆导管,用于后期的注浆防水处理。
现有技术的缺点
切缝的开设需要采用HILTI专用导轨,以及激光定位仪对导轨进行定位,施工难度较大,施工工艺较为复杂,对施工人员的要求较高,成本耗费较大;止水板与切缝之间存在缝隙,仅靠填充环氧树脂难以保证粘结的牢固性;采用止水条形成防水密封结构,对于防水层遭到破坏的既有结构来说,难以达到较好的防水效果;该施工步骤较为繁琐,施工周期较长,耗费人力时间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地下工程连通接驳新旧混凝土界面防水结构及处理方法,可以实现对地下工程连通接驳部位进行防水处理,提高新旧混凝土的连接强度,减少接驳部位渗漏水问题的发生,提高地下工程结构的耐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地下工程连通接驳新旧混凝土界面防水结构,包括旧混凝土1、新混凝土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止水板一3、止水板二4、剪力连接件5、止水胶6、注浆管7和注浆导管8;
止水板一3、止水板二4以及止水胶6三者相互作用,形成防水密封结构,止水板一3通过剪力连接件5与旧混凝土1连接,止水板二4预埋在新混凝土2内,止水板一3和止水板二4通过焊接连接,从而将旧混凝土1和新混凝土2拉联成为一个整体;止水胶6设置在新旧混凝土之间,遇水膨胀的止水胶6能够以对新旧混凝土的施工缝起到封堵作用;
注浆管7和注浆导管8相连接。
通过注浆管7后期注浆到新旧混凝土的界面处,一方面可以使止水胶6膨胀,另一方面使泥浆填充新旧混凝土的施工缝,从而起到防水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6784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