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快速检验热固化胶粘剂脱泡效果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67467.6 | 申请日: | 2019-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145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9 |
发明(设计)人: | 桑广艺;夏佳斌;钱立飞;陶小乐;何永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之江新材料有限公司;杭州之江有机硅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9/36 | 分类号: | G01N9/36;G01N1/36;G01N1/44 |
代理公司: | 11227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任美玲<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311258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固化胶粘剂 脱泡 测试试样 快速检验 胶产品 固化 测试 评估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快速检验热固化胶粘剂脱泡效果的方法,通过测试固化后的热固化胶粘剂的比重判断所述热固化胶粘剂的脱泡效果。将所述测试试样的比重与所述合格试样的比重进行比较,当所述测试试样的比重小于所述合格试样的比重时,则待测热固化胶粘剂的脱泡效果不合格;当所述测试试样的比重在所述合格试样的比重范围内时,则待测热固化胶粘剂的脱泡效果合格。该方法简单,便捷,可以用于对胶产品的脱泡效果进行评估。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胶黏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快速检验热固化胶粘剂脱泡效果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胶粘剂、密封胶的开发及生产制造环节,如何判断脱泡效果一直是个工艺难题。脱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胶产品的最终性能。气泡的来源复杂,有些来自液体物料中溶解或包容的气体物质、有些来自物料机械分散过程(比如搅拌)从外部引入的空气;也有来自固体粉体中颗粒间隙中的气体介质。绝对消除气泡是不现实的。通常的消泡技术办法是真空条件下(高速)分散脱泡和(或)加入消泡剂消泡。这些手段可有效消除肉眼可见的气泡,但对于极细小的气泡无能为力。无法用肉眼观察。
目前业界并没有通行的,直观或者简便的方式对脱泡效果进行直接评价的方法。一般来说对于透明状态的胶(第1类情形)可通过肉眼观察的办法。但受限于裸眼的分辨能力,对于极为细小比如几十微米以下的气泡这种方法是无能为力的;第2类情形,对于含有固体填料组分的外观上为膏状粘稠物的胶粘剂或密封胶,是无法或很难通过肉眼进行科学评判的;可以通过刮刀涂抹观察胶面情况进行评价,但往往不可靠;这种情况下,可行的办法是通过对胶产品性能的检测来间接推断脱泡效果的好坏。这些性能必需是跟气泡含量的多少密切相关联的,比如对于结构胶,气泡多会降低胶的力学强度,这需要借助专业设备,比如材料试验机去做力学测试,然而判断方法耗时耗物。因此建立一个快捷、方便操作的检验检测脱泡效果的方法至关重要。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快速检验热固化胶粘剂脱泡效果的方法,本发明通过测试固化后的热固化胶粘剂的比重判断所述热固化胶粘剂的脱泡效果,方法快捷、方便。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快速检验热固化胶粘剂脱泡效果的方法,通过测试固化后的热固化胶粘剂的比重判断所述热固化胶粘剂的脱泡效果。
优选的,包括以下步骤:
A)将待测热固化胶粘剂填充至模具中进行充分固化,脱模后,得到测试试样,测定所述测试试样的比重;
B)将所述测试试样的比重与合格试样的比重进行比较,判断待测热固化胶粘剂的脱泡效果。
优选的,步骤B)为:将所述测试试样的比重与所述合格试样的比重进行比较,当所述测试试样的比重小于所述合格试样的比重时,则待测热固化胶粘剂的脱泡效果不合格;当所述测试试样的比重在所述合格试样的比重范围内时,则待测热固化胶粘剂的脱泡效果合格。
优选的,所述热固化胶粘剂选自单组份热固化环氧胶粘剂。
优选的,所述热固化胶粘剂的制备原料中不包括受热释放气体产生气泡或受热后本身会发生体积膨胀的物质。
优选的,所述固化后的热固化胶粘剂中气孔为封闭型。
优选的,步骤A)中,所述模具为耐温模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快速检验热固化胶粘剂脱泡效果的方法,通过测试固化后的热固化胶粘剂的比重判断所述热固化胶粘剂的脱泡效果。将所述测试试样的比重与所述合格试样的比重进行比较,当所述测试试样的比重小于所述合格试样的比重时,则待测热固化胶粘剂的脱泡效果不合格;当所述测试试样的比重在所述合格试样的比重范围内时,则待测热固化胶粘剂的脱泡效果合格。该方法简单,便捷,可以用于对胶产品的脱泡效果进行评估。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和实施例2制备的产品断面的照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之江新材料有限公司;杭州之江有机硅化工有限公司,未经杭州之江新材料有限公司;杭州之江有机硅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6746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