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幼叶的圆叶牛樟染色体核型分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67017.7 | 申请日: | 2019-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723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0 |
发明(设计)人: | 官锦燕;罗青文;文明富;谭嘉娜;罗剑飘;黄海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湛江甘蔗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G01N1/28 | 分类号: | G01N1/28;G01N1/30;C12Q1/68 |
代理公司: | 44228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慧 |
地址: | 524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圆叶 染色体核型 低渗 幼叶 预处理 酶解 染色体标本制备 对二甲苯溶液 吉姆萨染色 染色体标本 细胞学研究 技术基础 遗传育种 分析 原位PCR 不对称 染色 染色体 镜检 涂片 饱和 对称 进化 取材 采集 起源 物种 保存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幼叶的圆叶牛樟染色体核型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取材:在晴朗的上午采集牛樟幼叶;预处理:幼叶置于饱和对二甲苯溶液中预处理,固定与保存;染色体标本制备:采用酶解去壁低渗法,经固定、前低渗、酶解、后低渗、涂片获得较佳的染色体标本;染色:吉姆萨染色;镜检;该方法简单易操作,适用于原位PCR、FISH操作的圆叶牛樟染色体核型分析方法,为牛樟细胞学研究提供技术基础。本发明首次报道了圆叶牛樟的染色体核型分析方法和核型,表明圆叶牛樟有24条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2x=24=22m+2sm,核型不对称系数55.451%,核型对称程度较高,这表明圆叶牛樟可能进化程度低,属于比较原始的古老的物种。为牛樟的起源,演化及遗传育种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幼叶的圆叶牛樟染色体核型分析方法,属于树木细胞学研究技术的领域。
背景技术
牛樟(CinnamomumKanehirae Hay)隶属于樟科樟属,又名黑樟,为台湾本土特有常绿阔叶树种。牛樟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根、茎、叶全株可提炼牛樟精油,木材是雕刻家具的上等材料。此外,牛樟是牛樟芝(Antrodiacamphorata)的唯一宿主,牛樟芝在医学上被称为“药芝之王”,常用来醒酒与缓解疲劳,具有免疫调节、保护肝脏等作用。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牛樟的研究主要集中组培快繁、扦插、引种和遗传多态性上等方面,但在细胞遗传学上的研究至今仍旧是空白的,牛樟的基础研究非常薄弱。
染色体核型分析主要通过研究其染色体数目及形态特征,反映不同物种或品种之间存在的染色体细胞学差异。不同物种的染色体核型模式在进化的过程中不受外界环境因素干扰和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反馈出了其进化的基本特征。因此,植物核型的研究不仅能为种间遗传变异、系统演化以及亲缘关系提供证据,而且还可以为杂交育种选育及杂种后代鉴定等提供理论依据。
樟科植物核型的研究已取得些进展,已报道过核型研究的樟科植物共有42种,涉及到樟属、楠属、润楠属、新木姜子属、无根藤属和檫木属等多属品种。Hiroshi Okada 和Ryuso Tanaka于1975年报道了樟科9属16种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基数均为12。陈成彬于1998年报道了樟科5属9种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24。陈细芳在2009年报道了浙江楠的染色体数目为2n=24。刘玉香于2013年报道了樟科5属17种植物的染色体数目为24。这42种植物中,核型类型为“1A”,“1B”“2A”“2B”四种类型,尚未发现C类型的核型。其中,樟属中有10种植物的核型已报道,包括大叶樟、沉水樟、阴香、樟树、油樟等,染色体均为24条,核型类型为2B、2A两种类型。至今,有关牛樟的染色体核型分析的研究仍未见报道。
根尖是染色体核型分析的最佳材料,但牛樟的根尖只能通过组培或扦插获得,由于组培周期长、扦插受季节限制且成功率极低,所以成功获得合适的牛樟根尖的难度较大。牛樟的生长速度快,一年四季都有新叶,取材相对容易。因此,本研究以圆叶牛樟的嫩叶为材料,比较不同叶片大小、预处理方法、制片方法和酶解时间对染色体制片的影响,以获得一套稳定成熟的染色体标本制片方法,并首次获得圆叶牛樟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分析数据,为进一步的细胞学研究打下基础,为牛樟的分类、系统进化、基因定位等提供了重要的细胞遗传学依据。
发明内容
针对目前圆叶牛樟的染色体核型分析方法、染色体数目、核型等还未见报道且牛樟的基础研究起步晚、薄弱的现状。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幼叶的圆叶牛樟染色体核型分析方法,该方法不仅能得到清晰可利于核型分析的染色体,还适用于后期原位PCR、FISH 等基因定位的研究。为牛樟的起源,演化及遗传育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基础。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S1:取材
在晴朗的上午9:00-11:00采集叶片长度为0.5-0.8cm且半张开状态的牛樟幼叶;
S2:预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湛江甘蔗研究中心,未经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湛江甘蔗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6701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