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小区能源综合管理监控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965844.2 | 申请日: | 2019-10-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470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3 |
| 发明(设计)人: | 王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智能仿真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5B19/042 | 分类号: | G05B19/042 |
| 代理公司: | 32321 南京业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董存壁 |
| 地址: | 210012 江苏省南京市雨***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监控终端 气体流量计 液体流量计 控制盒 用户终端 交换机 服务终端 监控主机 显示器 气体电磁阀 天然气管道 液体电磁阀 监控装置 气体资源 液体资源 用户家庭 远程连接 智能分析 智能小区 综合管理 接口处 主水管 减小 缆线 线缆 监控 能源 配合 网络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小区能源综合管理监控装置,包括用户终端、监控终端和服务终端,用户终端包括气体流量计、液体流量计和控制盒,气体流量计安装在天然气管道的接口处,液体流量计安装在主水管的连接处,控制盒分别与气体流量计和液体流量计相连接,控制盒通过缆线与监控终端相连接,监控终端包括显示器、监控主机和交换机,监控主机分别与交换机和显示器相连接,交换机通过线缆与各个控制盒相连接,监控终端与服务终端通过网络远程连接。本发明通过在用户终端设有气体电磁阀、气体流量计、液体流量计和液体电磁阀,配合监控终端的智能分析,方便对小区内各用户家庭内的资源进行监控和阻断,有效减小气体资源和液体资源的浪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源监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智能小区能源综合管理监控装置。
背景技术
能源就是向自然界提供能量转化的物质(矿物质能源,核物理能源,大气环流能源,地理性能源)。能源是人类活动的物质基础。在某种意义上讲,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优质能源的出现和先进能源技术的使用。
目前,市场中的小区还无法做到智能化,只能进行安保的监控工作,对于能源的利用缺乏有效的监控,在小区业主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发生资源浪费,且不能及时通知物业,一方面造成资源过度浪费,另一方面容易带来安全隐患。为此,需要设计一种新的技术方案给予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小区能源综合管理监控装置,通过在用户终端设有气体电磁阀、气体流量计、液体流量计和液体电磁阀,配合监控终端的智能分析,方便对小区内各用户家庭内的气体资源和液体资源进行监控和阻断,有效减小气体资源和液体资源的浪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小区能源综合管理监控装置,包括用户终端、监控终端和服务终端,所述用户终端包括气体流量计、液体流量计和控制盒,所述气体流量计安装在天然气管道的接口处,所述液体流量计安装在主水管的连接处,所述控制盒分别与气体流量计和液体流量计相连接,所述控制盒通过缆线与监控终端相连接,所述监控终端包括显示器、监控主机和交换机,所述监控主机分别与交换机和显示器相连接,所述交换机通过线缆与各个控制盒相连接,所述监控终端与服务终端通过网络远程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监控主机内设有处理器、存储器、I/O模块、网络模块、显示模块和输入模块,所述处理器分别与存储器、I/O模块、网络模块、显示模块和输入模块相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服务终端包括手机、平板或笔记本电脑等个人使用设备,用于监控主机与用户进行信息交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控制盒包括壳体、微处理器、PCB板和接线口,所述PCB板固定连接在壳体的内部,所述微处理器和接线口分别焊接连接在PCB板的表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气体流量计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气体电磁阀,所述气体流量计和气体电磁阀分别通过接线口与微处理器相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液体流量计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液体电磁阀,所述液体流量计和液体电磁阀分别通过接线口与微处理器相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壳体的边缘处开设有矩形槽,所述接线口内嵌于矩形槽内,所述壳体的底部边缘处固定连接有安装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安装板的表面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呈上下对称分布且腰圆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通过在用户终端设有气体电磁阀、气体流量计、液体流量计和液体电磁阀,配合监控终端的智能分析,方便对小区内各用户家庭内的气体资源和液体资源进行监控和阻断,有效减小气体资源和液体资源的浪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智能仿真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智能仿真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6584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