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穿越地下深埋废弃管道的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65213.0 | 申请日: | 2019-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207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发明(设计)人: | 吴亚伟;闫世庆;姚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电建十一局工程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34 | 分类号: | E02D5/34;E02D5/38;E02D1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海智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2 | 代理人: | 王志东 |
地址: | 450001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穿越 地下 废弃 管道 钻孔 灌注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穿越地下深埋废弃管道的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法,所述施工方法包括如下具体步骤:步骤1:进行地下深埋废弃管道的管线探测及现场调查;步骤2:进行桩位放样,埋设护筒,采用旋挖钻机钻孔;步骤3:制作钢筋笼;步骤4:进行钻孔灌注桩的清孔,下放钢筋笼,再进行混凝土的浇筑作业。本发明所述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法通过在钢筋笼的外围设置外模,实现了对地下深埋废弃管道的封堵,使地下深埋废弃管道不影响桩孔的灌注作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灌注桩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穿越地下深埋废弃管道的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钻孔灌注桩以其适应性强、成本适中、施工简便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工程领域中。在地铁及旧城改扩建等工程施工中,深埋地下的废弃大直径管道不可避免地给钻孔灌注桩施工带来较大的困难,若不处理,则会造成混凝土大量流失,难以成桩,严重影响钻孔灌注桩的质量及成本。
目前,钻孔灌注桩施工遇到地下管道时常用的处理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采用开挖方法予以清除,然后逐层回填夯实再进行钻孔灌注桩的施工作业,但此方法投入工程量多,耗时长,费用高,特别是附近存在既有建(构)筑物时,还会带来较大的安全风险;另外一种是采用人工封堵方法,即采用旋挖钻机穿透地下管道,人工下井采用砖块或其它材料对管道进行封堵,但在软弱不稳定地层进行深埋地下管道人工封堵作业时,一是存在孔壁坍塌风险,二是地下管道内通风不畅,还可能存在有毒气体,这些都会威胁到下井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风险很大。
例如,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为CN201810850236.2的专利申请文件公开了一种节能环保型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开挖埋设护筒,钻机就位,钻机开钻时均应慢速钻进,待钻头全部进入地层后,方可加速钻进,钻机施工过程中应保证泥浆面始终不得低于钻机护筒底部;泥浆由泥浆循环系统内的泥浆提供;
步骤二、第一次清孔,应该在成孔完毕后立即进行,采用钻机的掏渣筒清孔;
步骤三、下放钢筋笼;在钢筋笼下放的过程中地面上放置有限制钢筋笼摇晃的限位装置;
步骤四、下放导管,第二次清孔;
步骤五、灌注混凝土;
步骤六、拔出护筒;
步骤七、截除桩头。
上述现有技术即存在如上所述的技术问题。
基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穿越地下深埋废弃管道的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穿越地下深埋废弃管道的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法,通过设置在钢筋笼的外围设置外模,实现了对地下深埋废弃管道的封堵,使地下深埋废弃管道不影响桩孔的灌注作业。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穿越地下深埋废弃管道的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法,包括如下具体步骤:
步骤1,进行地下深埋废弃管道的现场探测,确定桩位与地下深埋废弃管道的平面位置关系;
步骤2,进行桩位放样,埋设护筒,采用旋挖钻机钻孔,穿透地下深埋废弃管道,直至设计孔深,同时以护筒顶标高为基准,计算地下深埋废弃管道埋深;
步骤3,制作钢筋笼:
步骤3.1,根据桩位的尺寸设定钢筋笼的外部尺寸,钢筋笼的高度等于1.1倍的桩位的深度,钢筋笼的直径等于0.95倍的桩位的直径;
步骤3.2,采用φ18的钢筋作为钢筋笼的竖向筋,采用φ20的钢筋作为钢筋笼的环向筋,将竖向筋和环向筋通过φ4的钢丝绑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电建十一局工程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电建十一局工程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6521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辆搬运装置
- 下一篇:一种超疏水性壳层保护的复合荧光颗粒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