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电子锁定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64201.6 | 申请日: | 2019-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234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24 |
发明(设计)人: | 刘文龙;伍晓山;刘娟;肖梦雨;龙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韵生航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90/54 | 分类号: | B65D90/54 |
代理公司: | 42254 武汉经世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张淼超 |
地址: | 441000 湖北省襄阳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止挡 旋转块 旋转轴 转动 旋转轴轴线 锁定 底座 自动化 电动锁定机构 动力装置驱动 展开锁定状态 连接牢固 收起状态 收缩状态 锁定位置 锁定装置 新型电子 轴线转动 货仓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电子锁定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止挡旋转轴,动力装置驱动止挡旋转轴转动,止挡旋转轴上设置有止挡旋转块,止挡旋转块绕止挡旋转轴的轴线转动,所述止挡旋转块设置有锁定机构,所述止挡旋转块绕止挡旋转轴轴线转动至锁定位置时,锁定机构为展开锁定状态,所述止挡旋转块止挡旋转轴轴线转动至收起状态时,锁定机构为收缩状态。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化程度高、通用性高、连接牢固、尤其适用于自动化货仓系统中的新型电动锁定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货物运输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自动锁定运输货箱的电子锁定装置。
背景技术
在自动化货仓系统中,需要同时对两侧的货箱进行锁定,或者需要按照顺序对一侧的货箱进行锁定,对下一货箱进行止挡作用。
现有授权公告号CN205894815U、专利名称为“一种双向定位锁”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双向定位锁,包括固定座、锁定机构、开闭锁检测开关装置和锁栓装置,锁定机构设在固定座上,锁定机构包括锁定壳体、驱动装置、锁钩体、凸轮和扳机体,锁钩体和扳机体与锁定壳体铰接,在锁钩体上设有固定凹槽,在扳机体的一端设有能与固定凹槽配合的扳机凸起,在锁定壳体上设有弹性装置,扳机体的另一端与弹性装置连接,驱动装置的驱动端与凸轮连接。但是其需要被锁定物件具有与锁定机构相匹配的特定结构才能进行锁定操作,通用性不高。
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自动化程度高、通用性高、连接牢固、尤其适用于自动化货仓系统中的新型电动锁定机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化程度高、通用性高、连接牢固、尤其适用于自动化货仓系统中的新型电动锁定机构。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新型电子锁定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止挡旋转轴,动力装置驱动止挡旋转轴转动,止挡旋转轴上设置有止挡旋转块,止挡旋转块绕止挡旋转轴的轴线转动,所述止挡旋转块设置有锁定机构,所述止挡旋转块绕止挡旋转轴轴线转动至锁定位置时,锁定机构为展开锁定状态,所述止挡旋转块止挡旋转轴轴线转动至收起状态时,锁定机构为收缩状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动力装置驱动止挡旋转轴转动,驱使止挡旋转块转动至锁定位置,止挡旋转块上的锁定机构展开实现锁定功能,当动力装置驱动止挡旋转轴反向转动,带动止挡旋转块收回至底座中,止挡旋转块上的锁定机构为收缩状态,便于在底座中的收纳。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锁定机构包括旋转锁定臂和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调节旋转锁定臂的展开锁定状态和收缩状态的切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锁定机构中包括锁定臂和调节机构,调节机构能使锁定臂在止挡旋转块转动至锁定位置时展开,实现对物件的锁定功能,使锁定臂在止挡旋转块转动至收起状态时收回,实现收纳在底座中。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旋转锁定臂成对设置,成对设置的旋转锁定臂的旋转方向相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成对的旋转锁定臂能实现同时对两侧物件进行锁定或者止挡作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旋转锁定臂包括旋转杆、固定设置在旋转杆一端的压板,所述调节机构驱动旋转杆转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调节机构包括推杆,所述推杆设置在止挡旋转块内的推动槽中,推杆推动成对旋转锁定臂向相反的方向旋转。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电子锁定装置能同时实现两侧物件的锁定操作,或者同时实现一侧物件锁定另一侧物件止挡的作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推杆与旋转锁定臂接触的一端设置有推板,旋转杆下端与推板相应位置设置有凸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韵生航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北韵生航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6420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