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Ma0-6+宽范围预冷+冲压组合发动机轴对称可调进气道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63949.4 | 申请日: | 2019-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451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3 |
发明(设计)人: | 金志光;蔡伊雯;田维康;胡金源;沈理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F02C7/042 | 分类号: | F02C7/042;F02C7/057;F02K7/16 |
代理公司: | 32249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张婷婷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冲压 马赫数 中心锥 涡喷 升高 进气道 封口 分流板部件 可调进气道 组合发动机 冲压通道 高马赫数 流量系数 模态转变 前后平移 通道流量 需求调节 分流板 固定唇 收缩比 双模态 双通道 轴对称 激波 联动 模态 前移 预冷 罩型 保证 分配 | ||
1.一种Ma0-6+宽范围预冷+冲压组合发动机轴对称可调进气道,其特征在于:由外至内由固定部件唇罩(1)、活动部件分流板(3)和活动部件中心锥(2)以中心轴对称组成,其中所述分流板(3)型面分为内型面(4)和外型面(5),所述分流板(3)在全工况下始终位于所述唇罩(1)和所述中心锥(2)之间;所述分流板(3)的后部为水平伸缩段,中心锥(2)通过一伸缩结构固定在分流板(3)的后部;
所述中心锥(2)和所述分流板(3)根据飞行工况需求联动,作前后伸缩平移运动,中心锥(2)和所述分流板内型面(4)、唇罩(1)与分流板外型面(5)分别构成先收缩后扩张的涡喷通道、双模态冲压通道,该两个通道在Ma0-6+范围内一直处于打开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Ma0-6+宽范围预冷+冲压组合发动机轴对称可调进气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唇罩(1)由等宽的尾段与开口逐次减小的前段组成;
所述分流板(3)前后由扇叶段和水平伸缩段组成,所述水平伸缩段的尾端固定在唇罩(1)尾端的支架处,位于所述分流板(3)前部扇叶段的内型面(4)由内至外由扩张段、等距段和收缩段组成,扇叶段的外型面(5)由内至外由内扩段、外缩段组成;分流板(3)经水平伸缩段进行前后伸缩平移运动;
所述中心锥(2)由中间的圆柱段与前后两圆锥段组成,后部圆锥段通过伸缩结构固定在分流板(3)的水平伸缩段之间,经伸缩结构进行前后伸缩平移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Ma0-6+宽范围预冷+冲压组合发动机轴对称可调进气道,其特征在于,当中心锥(2)、分流板(3)完全后缩时,中心锥(2)的前部圆锥段与内型面(4)的收缩段平行,且所述中心锥(2)的圆柱段与内型面(4)的等距段匹配;前移过程中,涡喷通道、双模态冲压双通道逐渐减小,在此过程中,根据来流马赫数调整中心锥水平移动距离,保持激波封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Ma0-6+宽范围预冷+冲压组合发动机轴对称可调进气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板(3)的水平伸缩段尾端后部圆锥段通过套筒结构固定在分流板(3)的水平伸缩段之间的垂直支撑架上,进行前后伸缩平移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Ma0-6+宽范围预冷+冲压组合发动机轴对称可调进气道,其特征在于,随来流马赫数升高,所述中心锥(2)水平前移保证宽范围内高流量系数,在Ma2以上时实现激波封口,所述中心锥(2)水平前移保证宽范围内激波封口,进气道流量系数保持在1.0;所述活动部件分流板(3)与所述中心锥(2)联动,同时水平前移,保证所述涡喷通道与所述双模态冲压通道收缩比都随马赫数升高而增加;水平移动所述活动部件分流板(3)调节所述涡喷通道和所述双模态冲压通道的流量分配;唇罩前段渐扩型面内,进气道最大迎风面积较捕获面积沿程增加。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Ma0-6+宽范围预冷+冲压组合发动机轴对称可调进气道,其特征在于,在低马赫数下,所述分流板(3)与所述中心锥(2)相对距离大,所述涡喷通道喉道处于靠后位置,收缩比小,满足进气道起动性能;在高马赫数下,所述分流板(3)与所述中心锥(2)相对距离小,所述涡喷通道喉道前移,面积减小,收缩比达到最大值。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Ma0-6+宽范围预冷+冲压组合发动机轴对称可调进气道,其特征在于,在低马赫数下,所述分流板(3)与所述唇罩(1)之间的相对距离大,喉道面积大,收缩小,冲压通道为亚燃状态,进气道处于正常起动状态;在高马赫数下,冲压通道由亚燃模态转变为超燃模态,所述分流板(3)与所述唇罩(1)之间相对距离减小,喉道面积达到最小值,收缩比最大,来流减速至超燃冲压通道喉道进入隔离段后再缓慢扩张至下游超燃冲压燃烧室,此时隔离段出口为超燃冲压通道进气道出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63949.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