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液量大排量大前置液低砂比滑溜水体积压裂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963449.0 | 申请日: | 2019-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054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2 |
发明(设计)人: | 余维初;周东魁;张颖;肖想松;余善雯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B43/26 | 分类号: | E21B43/26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嘉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31 | 代理人: | 易贤卫 |
地址: | 434023***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液量大 排量 前置 液低砂 滑溜 水体 积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液量大排量大前置液低砂比滑溜水体积压裂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对储层进行压裂层段划分;(b)确定压裂层段的簇射孔的位置以及射孔参数;(c)确定压裂施工参数;(d)根据确定的簇射孔的位置以及射孔参数对所述压裂层段进行射孔作业;(e)向簇射孔内注入清孔液以对所述簇射孔进行酸化预处理;(f)向压裂层段交替注入前置液和携砂液若干次以实现造缝和填砂;(g)当填砂完成后,向目标压裂层段注入顶替液以将井筒中的携砂液压入裂缝中;其中,施工排量不小于12m3/min。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采用粘度低的滑溜水压裂液及大施工排量,增加了压裂液的压力,从而达到了增加储层改造体积、提高压裂的增产效果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气田开发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大液量大排量大前置液低砂比滑溜水体积压裂方法。
背景技术
高砂比压裂是一种常规的压裂工艺,主要用于中高渗油气藏的压裂施工。高砂比压裂的目的是形成高导流能力的裂缝,从而能达到沟通原本相互隔离的油气藏的目的,实现压裂增产效果。
然而,对于非常规储层,特别是致密储层以及页岩储层,常规的高砂比压裂方法虽然能形成高导流的裂缝,但由于非常规储层极低的渗透率以及自生自储的成藏特点,高导流裂缝所沟通的油气藏体积有限,存在压后初产低、产量递减快、稳产期短等问题。
为解决这一技术问题,近年来发展出了体积压裂技术,体积压裂是在压裂改造中形成一条或者多条主裂缝,同时对天然裂缝、岩石层理的沟通,以及在主裂缝的侧向形成次生裂缝,并在次生裂缝上继续分枝形成二级次生裂缝,使主裂缝与多级次生裂缝交织形成裂缝网络系统,极大地提高储层整体渗透率,实现对储层在三维方向的全面改造。通过在地层中裂缝网络尽可能的延伸形成复杂裂缝,从而实现工业产能。因此,致密储层压裂增产改造理念与常规油藏不同,致密储层压裂造成的缝网越复杂,体积越大,压后的产量越高,应尽量提高储层改造SRV体积,最大限度地提高波及体积。
目前在非常规油气储层开发的过程中,压裂设计通常采用低粘度压裂液与高粘度压裂液混合或交替使用的方式,施工排量小、压力低、裂缝半长达不到设计要求及容易出现砂堵等现象,造成储层中未形成足够高导流能力的复杂网络填砂裂缝,增产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增大储层改造体积、提高压裂的增产效果的一种体积压裂方法。
一种大液量大排量大前置液低砂比滑溜水体积压裂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评估储层参数并判断储层的可压性,在所述储层可压时对储层进行压裂层段划分;
(b)确定压裂层段的簇射孔的位置以及射孔参数,其中,所述射孔参数至少包括簇间距、簇数、孔数和射孔密度;
(c)确定压裂施工参数,所述施工参数包括施工排量、各压裂层段前置液、携砂液、隔离液及顶替液的注入量;
(d)根据确定的簇射孔的位置以及射孔参数对所述压裂层段进行射孔作业;
(e)向所述簇射孔内注入清孔液以对所述簇射孔进行酸化预处理;
(f)向所述压裂层段交替注入前置液和携砂液若干次以实现造缝和填砂;
(g)当填砂完成后,向所述目标压裂层段注入顶替液以将井筒中的携砂液压入裂缝中;
其中,所述施工排量不小于12m3/min;所述携砂液的砂比不大于15%;所述前置液及所述顶替液均为滑溜水压裂液,所述携砂液为添加有支撑剂的滑溜水压裂液;所述前置液的注入量占所述压裂液的总注入量的30%~5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采用粘度低的滑溜水压裂液以及大施工排量,增加了压裂液的压力,从而达到了增加储层改造体积、提高压裂的增产效果的目的。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江大学,未经长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6344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