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混凝土检测回弹法测区印章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961678.9 | 申请日: | 2019-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869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31 |
发明(设计)人: | 杨格;丁磊;毛桂鑫;刘予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工大共达工程检测试验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02 | 分类号: | G01N3/02;G01N3/40;G01N1/28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汇诚永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0 | 代理人: | 顾一明 |
地址: | 230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凝土 检测 回弹 法测区 印章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凝土检测回弹法测区印章装置,包括正方形底板和正方形中空框架,所述的中空框架内部固定4*4的印章网格,其中中空框架内部印章网格边长为240mm且每个网格尺寸为60*60mm,所述的中空框架四个边角位置处均开有安装通孔且中空框架框边厚度为5mm,所述的底板前面设有与中控框架内部印章网格一一对应的4*4的安装槽,所述的每个安装槽内部均安装有一个转动电机,所述的转动电机输出端均固定连接有一个圆形磨片。该印章不仅可以对测区进行前期的磨面操作,还能够进行快速的测区印章操作,方便检测人员快速绘制不同高度的测区,保证检测人员的安全健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性能检测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混凝土检测回弹法测区印章装置。
背景技术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是我国目前混凝土结构现场检测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相关技术规程规定:对混凝土构件批量进行随机检测时,抽检数量不宜少于同批构件总数的30%,且不宜少于10件;对于一般构件,每个构件测区数不宜少于10个;每一测区宜读取16个回弹值,且要求16个测点在测区0.04平方米的范围内均匀分布,测区尺寸宜为240mm*240mm,测区的面积不宜大于0.06平方米。现有技术利用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时,在同一测区内的测点通常采用记号笔、尺子或模板在测面上画网格进行标记。
上述的现有技术检测设备有以下缺点:由于测区数量众多,画网格的方式很繁琐,耗时长,检测人员工作强度大;检测工作许多要在施工现场高处作业(一般3-5米),画线时不仅操作较为困难,还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此外测区墙面不平整,容易出现疏松层、浮浆等底面,影响后期检测结果,面对此类情况施工人员一般通过磨片磨平墙面,但是整个过程中工作效率较低,还会产生较多量的灰尘,影响施工人员健康,另外对于测区图,需要在四周距离墙角位置处预留200-500mm的预留距离,现有的绘制工具不方便准确的控制该距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混凝土检测回弹法测区印章装置,该印章不仅可以对测区进行前期的磨面操作,还能够进行快速的测区印章操作,方便检测人员快速绘制不同高度的测区,保证检测人员的安全健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混凝土检测回弹法测区印章装置,包括正方形底板和正方形中空框架,所述的中空框架内部固定4*4的印章网格,其中中空框架内部印章网格边长为240mm且每个网格尺寸为60*60mm,所述的中空框架四个边角位置处均开有安装通孔且中空框架框边厚度为5mm,所述的底板前面设有与中控框架内部印章网格一一对应的4*4的安装槽,所述的每个安装槽内部均安装有一个转动电机,所述的转动电机输出端均固定连接有一个圆形磨片,所述的底板上还设有四个吸尘通孔,所述的四个吸尘通孔分别对称设置在四个安装槽环绕中心位置处,所述的底板上四周边角位置处均设有一个与中空框架上尺寸相同、位置相对应的安装通孔,所述的安装通孔内部分别穿过一根安装螺纹杆,所述的安装螺纹杆前端均通过两个螺纹固定片与中空框架四个边角位置处固定,所述的底板后面设有四个电动吸尘器和一个蓄电池箱,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分别安装在四个吸尘通孔后方且工作面位于吸尘通孔内部,所述的蓄电池箱通过蓄电池箱安装槽与底板后面中心位置处固定,所述的蓄电池箱后方下端还设有三角形插槽,所述的三角形插槽内部插入手持杆,所述的手持杆通过三角形插块与三角形插槽固定,所述的手持杆下方通过螺纹套筒与加长杆固定,所述的底板上方还设有转动尺,所述的转动尺长度为250mm且宽度为30mm。
进一步,所述的螺纹固定片与底板之间的安装螺纹杆上设有限位螺母。
进一步,所述的加长杆长度为1m,可根据墙面高度通过螺纹套筒加装合适数量的加长杆。
进一步,所述的蓄电池箱外侧设有控制面板,所述的控制面板上包括电源开关按钮、转动电机启动按钮和电动吸尘器启动按钮,所述的蓄电池箱内部蓄电池通过线路分别与所有转动电机和电动吸尘器并联在一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工大共达工程检测试验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工大共达工程检测试验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6167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黄土原位探测管道驱动机器人
- 下一篇:一种土木工程类实验用复合加载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