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阳台(外墙)悬挂空调节能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60617.0 | 申请日: | 2019-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822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5 |
发明(设计)人: | 林寒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亿谷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60 | 分类号: | F24F1/6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1100 福建省莆田***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阳台 外墙 悬挂 空调 节能 系统 | ||
1.一种阳台(外墙)悬挂空调节能系统,其特征是:本技术的实施与建筑结构相关联,包括建筑规划设计、施工图纸中体现并施工建成、管帽、温感器、排风管、侧排风空调外机、上排风空调外机、防火门、送风机、地下室、智控加强排风模块、常闭电动风阀控制系统、常开电动风阀、常闭电动风阀,排风管从地下室(或空调井下端)沿着阳台(外墙)的墙壁向顶层垂直布置,排风管用管扣固定,排风管的上端伸出楼顶面,排风管末端设有一个管帽,管帽的近侧的排风管内设有一个温感器,排风管的下端面设有常开电动风阀,送风机设在排风管的下端边侧定位,送风机的排风口用斜三通连接排风管,送风机和常开电动风阀的电源和温感器信号线分别连接智控加强排风模块的控制端,空调外机设在建筑阳台(外墙)支架上安装定位,进风源从空调外机进风口吸入,阳台(外墙)悬挂空调节能系统运行,空调外机的排风扇旋转带走散热片(散冷片)上的能量,通过排风管输送,从近端进风,远端排风,空调外机的进风与排风完全隔离,降低空调外机的进风温度,提高空调外机制冷(制热)的能效,实现消除噪音、节能降耗、达到空调高效运行。
2.根据权利要求书1涉及一种阳台(外墙)悬挂空调节能系统,其特征是:排风扇电机的电源连接在空调外机控制模块上,空调外机控制模块长时向常闭电动风阀控制系统供电,常闭电动风阀控制系统包含有:控制模块、驱动模块、步进电机、延时模块、红外障物检测模块、空调外机控制模块、 红外(发射/接收)管、排风扇电机,控制模块连接驱动模块,驱动模块输出连接步进电机输入端,控制模块连接延时模块,延时模块连接红外障物检测模块,红外障物检测模块信号线连接空调外机控制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书1涉及一种阳台(外墙)悬挂空调节能系统,其特征是:每幢建筑可以设有1个或2个以上的阳台(外墙)悬挂空调节能系统,每幢建筑可以设有1个或2个以上的垂直的土建空调井,空调井与地下室连通或建筑的进风口连通,空调井的材料选自是建筑隔音材料墙,空调井每层用格栅A分隔成空调室,空调室内可以安装一台或多台空调外机,每台空调外机的排风口设有一个常闭电动风阀,每层空调室设有一个密闭防火门,每个空调室内设有空调冷凝排水系统,温感器的检测末端的气流温度达到设定的温度,智控加强排风模块指令送风机启动,常开电动风阀关闭,并按设定变频转速进行加强排风的速度,空调外机定位的支架或托架挂吊可以根据安装场景灵活改变。
4.根据权利要求书1涉及一种阳台(外墙)悬挂空调节能系统,其特征是:阳台(外墙)悬挂空调节能系统在无地下室状况,可以在空调井的底部侧开设进风口,高层建筑根据排风量的大小实际需在空调井的中段新增设进风口和增设排风口,可以分摊进风和排风的压力,增设的进排风可以采用软管(弯管)连接到空调井内,并堵塞好缝隙,但在排风管的末端同样设有温感器,墙壁上预设装支架,格栅B分别设在支架上,丝吊杆吊起格栅B的另一端固定,并用螺母分层定位,空调外机在分层空调室内地面或悬空挂吊,悬空挂吊各个空调外机分别设在格栅B上定位,排风管的排风孔,对应常闭电动风阀的风口与空调外机的排风口的口径、套环的内径等同,空调外机的排风口对应常闭电动风阀风口连接定位,常闭电动风阀与排风管孔之间的采用软连接方式:侧排风空调外机与上排风空调外机的软连接相同——伸缩风管的一端连接常闭电动风阀的出风口锁紧定位,伸缩风管另一端设在套环的外径锁紧定位,套环对应排风管上的排风孔贴合并在套环的外沿打定位孔,用螺钉把套环紧密定位在排风管上。
5.根据权利要求书1涉及一种阳台(外墙)悬挂空调节能系统,其特征是:格栅A设在每层空调室内的地面,格栅A和格栅B的材料选自平面网格镀锌钢板,排风管材料选自钢板通风管、镀锌板通风管、不锈钢通风管、玻璃钢通风管、塑料通风管、复合材料通风管、涂胶布通风管或土建墙排风井,优选其中的防火轻型排风管,排风管管型选自排风方管、排风圆管、螺旋排风管,常闭电动风阀上设有一个电路板,电路板上设有一个或两个以上的并联对插线端子,用于步进电机的电源输入对插,常闭电动风阀上设有一个或两个以上的步进电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亿谷新能源有限公司,未经福建亿谷新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6061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神经网络的量化参数确定方法及相关产品
- 下一篇:半导体结构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