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柔性渐变的耐疲劳橡胶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960343.5 | 申请日: | 2019-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280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发明(设计)人: | 王经逸;白昌龙;茆阳雯;卿俊臣;马志红;张家宾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C08L7/00 | 分类号: | C08L7/00;C08L61/28;C08L45/02;C08K13/06;C08K9/06;C08K3/36;C08K3/22;C08K5/09;C08K3/06;B29C35/02 |
代理公司: | 南京行高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404 | 代理人: | 王菊花 |
地址: | 211167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柔性 渐变 疲劳 橡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具有柔性渐变耐疲劳轻量化橡胶,其特征在于,按照质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液体橡胶 100份,纳米二氧化硅5-15份,Si69 0.05-0.15份,空心蜜胺微球30-50份,硫磺2-3份,促进剂4-8份,氧化锌10份,硬脂酸4份,防老剂4-10份,液体古马隆5-10份,并按照以下步骤制备得到:
步骤一:将纳米二氧化硅和空心蜜胺微球加入到液体古马隆中,100-500 rpm搅拌5-20min,滴加Si69,继续搅拌3-5min,加入到90份液体橡胶中,搅拌10-20min,继续加入氧化锌、硬脂酸、防老剂和促进剂,搅拌15-30min,得到混合物A;
步骤二:将硫磺加入到10份液体橡胶中,100-500 rpm搅拌15-30min,得到混合物B,将步骤一得到的混合物A倒入混合物B中,继续搅拌15-30min,得到混合物C;
步骤三:将混合物C浇铸到60℃的金属模具中,将模具放入100-120℃烘箱5-10min,将模具转移到135-145℃烘箱,在模具开口处接入真空泵,加热30-45min,从烘箱中取出,程序降温冷却到室温,得到柔性渐变耐疲劳轻量化橡胶。
2.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渐变耐疲劳轻量化橡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体橡胶为分子量为10000-30000的天然橡胶、丁苯橡胶或顺丁橡胶;纳米二氧化硅的平均粒径为7-40nm,比表面积为100-500m2/g;空心蜜胺微球的粒径为2-10μm。
3.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渐变耐疲劳轻量化橡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硫磺为50%含量的硫磺预分散体,分散介质为芳烃油。
4.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渐变耐疲劳轻量化橡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促进剂为促进剂M、促进剂NOBS或促进剂CZ中的任意一种的50%含量的促进剂预分散体,分散介质为芳烃油;所述的氧化锌为50%含量的氧化锌预分散体,分散介质为芳烃油,所述的硬脂酸为50%含量的硬脂酸预分散体,分散介质为芳烃油;所述的防老剂为防老剂NDPA和防老剂TAP的任意一种的50%含量防老剂预分散体,分散介质为芳烃油。
5.一种柔性渐变耐疲劳轻量化橡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纳米二氧化硅和空心蜜胺微球加入到液体古马隆中,100-500 rpm搅拌5-20min,滴加Si69,继续搅拌3-5min,加入到90份液体橡胶中,搅拌10-20min,继续加入氧化锌、硬脂酸、防老剂和促进剂,搅拌15-30min,得到混合物A;
步骤二:将硫磺加入到10份液体橡胶中,100-500 rpm搅拌15-30min,得到混合物B,将步骤一得到的混合物A倒入混合物B中,继续搅拌15-30min,得到混合物C;
步骤三:将混合物C浇铸到60℃的金属模具中,将模具放入100-120℃烘箱5-10min,将模具转移到135-145℃烘箱,在模具开口处接入真空泵,加热30-45min,从烘箱中取出,程序降温冷却到室温,得到柔性渐变耐疲劳轻量化橡胶;
上述步骤中所得到的柔性渐变耐疲劳轻量化橡胶,按质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液体橡胶 100份,纳米二氧化硅5-15份,Si69 0.05-0.15份,空心蜜胺微球30-50份,硫磺 2-3份,促进剂4-8份,氧化锌10份,硬脂酸4份,防老剂4-10份,液体古马隆5-10份。
6.权利要求5所述的柔性渐变耐疲劳轻量化橡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体橡胶为分子量为10000-30000的天然橡胶、丁苯橡胶或顺丁橡胶。
7.权利要求5所述的柔性渐变耐疲劳轻量化橡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的真空度为1.33×10-4 -1.33×10-2MPa,真空速度-3.3×10-4 - -2.2×10-4MPa/min。
8.权利要求5所述的柔性渐变耐疲劳轻量化橡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的冷却速度为5-10℃/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程学院,未经南京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60343.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