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林蟹贝共生海水生物净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958380.2 | 申请日: | 2019-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517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4 |
发明(设计)人: | 范航清;谭凡民;钟云旭;苏治南;高霆炜;吴斌;王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A01K63/00 | 分类号: | A01K63/00;A01K63/04;A01G9/02 |
代理公司: | 广西南宁公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5104 | 代理人: | 杨立华 |
地址: | 536000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林蟹贝 共生 海水 生物 净化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林蟹贝共生海水生物净化装置,主要由流水槽、青蟹箱和红树植物盆栽容器组成。该装置可配套热带、亚热带池塘养殖和工厂化养殖,也可作为滨海湿地生态学研究的自然生态模拟装置。据此,发明人还建立了相应使用方法。将该装置布设在池塘周边的堤围上,可将池塘养殖的水体空间扩大到了陆域,增加了养殖有效空间,美化了塘堤景观;而且,能够充分利用陆地空间为集约化养殖池塘提供水质净化,同时培育红树植物苗木(林),生产青蟹(蟹)和贝类(贝)产品。综上,本发明在一个流水槽内耦合海洋高等植物、蟹类和贝类,形成了生物净化与生产同步、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共赢的生态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海水养殖水质生物净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林蟹贝共生海水生物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水体富营养化及有害生物爆发是导致海水池塘养殖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虽然市场上已有专门的养殖污水处理成套设备,但是由于其存在价格贵、能耗高、移除污染物费时等原因,目前还主要是在工厂化的设施养殖中使用,难以推广到我国东南沿海广大的池塘养殖中。随着国家海洋环境保护标准的不断升级,亟待开发一种符合生态科学基本原理,易于普遍推广应用的海水养殖水质生物净化设施。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操作简便、能耗较低的林蟹贝共生海水生物净化装置,该装置可用于沿海海水池塘养殖的水质生物净化,同时兼具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林蟹贝共生海水生物净化装置,主要由流水槽、青蟹箱和红树植物盆栽容器组成;青蟹箱是由投喂箱和庇护箱构成的阶梯形箱体,投喂箱高于庇护箱,庇护箱一端开口与投喂箱一侧板连接贯通;青蟹箱置于流水槽中,红树植物盆栽容器置于庇护箱上;投喂箱上顶为活动盖板,其活动盖板及四周的侧板密布小孔。
流水槽设有进水管和出水管,出水管与青蟹箱之间设有出水挡板。
投喂箱下底密布小孔,投喂箱下底安装垫脚条。
红树植物盆栽容器为独立的透水性塑料盆、营养袋或陶瓷花盆。
流水槽为长方形水槽,长4-15m,宽100-150mm,高28mm;投喂箱为长方体形,长300m,宽250mm,高280mm;庇护箱为长方体形,长250mm,宽160mm,高130mm;出水挡板高20cm;小孔直径10mm;垫脚条高20mm。
流水槽中沿流水槽长度方向并排设置多个青蟹箱,流水槽前后的长边板之间设有加强条。
流水槽、投喂箱、庇护箱和出水挡板均由PP板制成。
上述林蟹贝共生海水生物净化装置的使用方法,将海水生物净化装置布设在海水养殖池塘周边的堤围上,进水管接水族潜泵将池塘水体抽入流水槽确保水位没过红树植物盆栽容器底部,流水槽中底播贝类,每个青蟹箱内放养一只青蟹,红树植物盆栽容器中种植红树植物。
贝类为双壳类和或单壳类,双壳类为突畸心蛤、红树蚬、丽文蛤、青蛤,单壳类为奥莱采螺、拟蟹守螺、红果滨螺;青蟹为锯缘青蟹或拟穴青蟹;红树植物为秋茄、桐花树、木榄、红海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未经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5838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垃圾处理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 下一篇:一种卷筒卫生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