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类石墨相氮化碳/聚吡咯/β-环糊精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958320.0 | 申请日: | 2019-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582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5 |
发明(设计)人: | 莫尊理;王嘉;杨星;刘振宇;裴贺兵;陈颖;贾倩倩;郭瑞斌;刘妮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7/327 | 分类号: | G01N27/327;G01N27/30;C01B21/082 |
代理公司: | 兰州智和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2201 | 代理人: | 周立新 |
地址: | 73007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种类 石墨 氮化 吡咯 环糊精 复合材料 制备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类石墨相氮化碳/聚吡咯/β‑环糊精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应用,在Ar气氛中煅烧三聚氰胺,冷却至室温,收集、研磨,得到类石墨相氮化碳;类石墨相氮化碳加入盐酸,超声分散,加入十六烷基三甲溴化铵和蒸馏后的吡咯,冰水浴中搅拌,得悬浮液;制备过硫酸铵溶液;将过硫酸铵溶液逐滴加入悬浮液,搅拌,洗涤产物,真空干燥,制得类石墨相氮化碳/聚吡咯;混合类石墨相氮化碳/聚吡咯和β‑环糊精,加去离子水,超声分散,制得类石墨相氮化碳/聚吡咯/β‑环糊精复合材料。本发明方法制备的复合材料具有更好的电子传输性能,可应用于用于超级电容器、电化学传感器、锂离子电池、纳米材料等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复合材料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类石墨相氮化碳/聚吡咯/β-环糊精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该复合材料的应用。
背景技术
类石墨相氮化碳是一种二维的碳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电子结构和优异的化学稳定性,已经广泛应用于有机官能团的选择性转换、电化学传感器、光催化分解水、纳米材料以及储氢等领域。g-C3N4可通过C、N原子间的sp2杂化得到类似石墨片的片层结构,每层结构中每个碳氮键的键长和键能都相等,C和N原子相间形成芳香共轭环状结构。环与环之间通过N原子连接形成片状,片与片的层层堆叠就形成了类石墨相氮化碳。且本身具有缺陷,具有良好的活性位点。
聚吡咯是一种重要的杂环共轭型导电高分子,具有单双键交替的p-π共轭特殊结构,组成闭合大π键的电子可沿分子链移动进而导电,具有较高的导电性、环境稳定性、合成简单等优良特性。把无机化合物与聚吡咯进行复合制备新型复合材料,可以调节材料的导电、电化学以及磁学性能。
β-环糊精是一种由七个葡萄糖单元构成的多聚糖。其内腔疏水,而外腔亲水,环糊精的内腔可以包合不同种类的客体分子,例如氨基酸分子、阴离子及阳离子客体以及聚合物链等等,这使得环糊精在电化学传感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类石墨相氮化碳/聚吡咯/β-环糊精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上述复合材料在电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类石墨相氮化碳/聚吡咯/β-环糊精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按以下步骤进行:
1)类石墨相氮化碳的制备:称取5~5.1g三聚氰胺加入带盖的陶瓷坩埚中,将陶瓷坩埚放入管式炉中,在Ar气氛中以4~6℃/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545~555℃,煅烧6~6.5h,冷却至室温,收集产物并研磨,得到淡黄色粉末状固体类石墨相氮化碳(g-C3N4);
2)聚吡咯的制备:将0.109~0.110g(0.3mmol)十六烷基三甲溴化铵(CTAB)加入100~101mL的N2饱和0.1M盐酸溶液中,形成包裹吡咯单体的球形胶束,然后加入0.27~0.28mL(20 mmol)经过蒸馏的吡咯,搅拌均匀,得悬浮液;
将0.91~0.92g(20 mmol)的过硫酸铵溶于10~11mL水中,得过硫酸铵溶液;
将悬浮液置于冰水浴中,逐滴加入过硫酸铵溶液,使反应温度保持在0~1℃,搅拌24~25h,进行完全聚合,聚合产物用去离子水和乙醇交替洗涤,除去表面活性剂残留物,然后在55~65℃的温度下真空干燥12~13h,得聚吡咯(Ppy);
吡咯与过硫酸铵的摩尔比为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师范大学,未经西北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5832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