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热风无纺布热压成型设备及其制备无纺布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957090.6 | 申请日: | 2019-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928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4 |
发明(设计)人: | 胡俊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盈兹无纺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H1/4374 | 分类号: | D04H1/4374;D04H1/46;D06C7/02;D06M11/30;D06M13/00;D06M15/00;D06M101/06;D06M101/20;D06M101/32 |
代理公司: | 苏州润桐嘉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61 | 代理人: | 高远 |
地址: | 201502***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热风 无纺布 热压 成型 设备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热风无纺布热压成型设备,包括内壳体,内壳体中为圆柱体结构的压合腔,内壳体的外部同轴的设有一个外壳体,外壳体的内壁与内壳体的外壁之间按顺时针的设有第一分隔板、第二分隔板、第三分隔板和第四分隔板,第一分隔板和第二分隔板之间形成上预热腔,第三分隔板和第四分隔板之间形成下预热腔;压合腔中设有第一压合组件和第二压合组件;本发明保证了无纺布的热压效果,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无纺布成型后的贴合度,制备得到的无纺布吸水性能佳、柔软性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压成型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热风无纺布热压成型设备。
背景技术
无纺布是由定向的或随机的纤维而构成的环保材料。无纺布具有防潮、透气、柔韧、质轻、不助燃、容易分解、无毒无刺激性、色彩丰富、价格低廉、可循环再用等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例如医疗卫生、包装、家居用品、工程工业、汽车工业等领域。
在生产过程中,为了获得较高的表面平整度,一般使用较细旦尼尔的纤维或者超细纤维来形成针刺无纺布,然后对无纺布表面进行热压,以进一步增加表面平整度。
现有的热压方式采用两根在径向平行排列的热压辊对无纺布进行热压。热压时,热压辊内部通入导热油,使得热压辊的温度升高,无纺布从两热压辊之间穿入,由两热压辊之间的压力实现热压。
上述热压方式的缺点在于:
无纺布与两热压辊之间的接触方式为线接触,接触面积小,热压效率低。并且,无纺布的表面平整度取决于与其接触的热压辊的表面光洁度。线接触的方式意味着无纺布的各个位置与热压辊的接触点唯一,这将导致对热压辊的的表面光洁度要求非常高。否则,一旦热压辊在某个点由于存在瑕疵而使得表面光洁度不足,将直接影响与该点接触的无纺布的区域的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热风无纺布热压成型设备,保证了无纺布的热压效果,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无纺布成型后的贴合度,制备得到的无纺布吸水性能佳、柔软性好。
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热风无纺布热压成型设备,包括内壳体,内壳体中为圆柱体结构的压合腔,内壳体的外部同轴的设有一个外壳体,外壳体的内壁与内壳体的外壁之间按顺时针的设有第一分隔板、第二分隔板、第三分隔板和第四分隔板,第一分隔板和第二分隔板设置在内壳体的上方,第三分隔板和第四分隔板与第二分隔板和第一分隔板镜像的设置在内壳体的下方,第一分隔板和第二分隔板之间形成上预热腔,第三分隔板和第四分隔板之间形成下预热腔;
第一分隔板、第二分隔板、第三分隔板和第四分隔板上均分别设有一个第一开口;
上预热腔中设有多组第一导向辊组,每个第一导向辊组均包括两个相互压合设置的第一导向辊,第一导向辊可转动的固定在上预热腔中;相邻的两个第一导向辊组之间设有一组第一热气喷嘴,上预热腔的顶部设有上蒸汽出口;
下预热腔中设有多组第二导向辊组,每个第二导向辊组均包括两个相互压合设置的第二导向辊,第二导向辊可转动的固定在下预热腔中;相邻的两个第二导向辊组之间设有一组第二热气喷嘴,下预热腔的底部设有下蒸汽出口;
第一热气喷嘴和第二热气喷嘴均用于喷出预热蒸汽,上蒸汽出口和下蒸汽出口用于持续性的排出上预热腔和下预热腔中富余的预热蒸汽;
第一分隔板的左侧设有第一换向辊,第一换向辊位于第一分隔板的第一开口的上方;第二分隔板的右侧设有第二换向辊,第二换向辊位于第二分隔板的第一开口的下方;第三分隔板的右侧设有第三换向辊,第三换向辊位于第三分隔板的第一开口的上方;第四分隔板的左侧设有第四换向辊,第四换向辊位于第一分隔板的第一开口的下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盈兹无纺布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盈兹无纺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5709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