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供给一氧化氮的多层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955784.6 | 申请日: | 2019-10-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181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9 |
| 发明(设计)人: | 曹荣华;王婷嬅 | 申请(专利权)人: | 咏达生医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F13/02 | 分类号: | A61F13/02;C01B21/24 |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张博 |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市***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供给 一氧化氮 多层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供给一氧化氮的多层装置,包含:一不透气层;一功能单元层,所述功能单元层包含:金属单元及硝酸包裹单元,可通过破坏所述硝酸包裹单元释放出稀硝酸,并且与金属单元反应产生一氧化氮气体,所述功能单元层可进一步包含亚硫酸盐类,可作为脱氧剂用于吸收氧气、减缓氧化作用;一液体吸收层;一疏水透气层,其表面具有多个微孔,可使气体通过;其中,所述多层装置可进一步包含一亲肤层,设置于疏水透气层靠近使用者的一面;其中,所述多层装置可用于生活卫生用品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供给一氧化氮的多层装置,通过供给一氧化氮至皮肤或是人体内部,以达到保健、疾病改善的用途,属于生活保健领域。
背景技术
1998年,傅齐高(Robert Furchgott)、伊格纳洛(Louis J.Ignarro)和姆拉德(Ferid Murad)3位美国科学家因一氧化氮(NO)的研究成果而荣获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直至今日,一氧化氮在生物体中的重要性已被广泛证实。
一氧化氮在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中是一种重要的生理调节物质,其在生物体内可造成血管平滑肌松弛的功效,通过血管舒张和扩张血管以确保心脏的足够供血,其可调节心肌供血量、平衡血压、降低血管阻力,以达到预防心绞痛、强化肺功能、控制高血压等效果,目前在一些地区已被批准将其作为肺血管扩张剂用于治疗新生儿疾病。
一氧化氮也是一种神经传导物质,其可传递神经细胞间的讯息,促进神经细胞之间的沟通,与大脑学习、记忆、睡眠、协调等中枢有密切关联性,当施用一氧化氮于人体时,可达到促进大脑学习、提升记忆力、改善睡眠质量、释放压力等功效,并可影响胃肠消化功能,甚至影响生殖器的勃起、经痛缓解与预防老人痴呆。
一氧化氮还有降低胰岛素抵抗力的功效,提升胰岛素对血糖的敏感度,从而加快体内血糖的代谢,用于改善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其也具有防癌、抑制肿瘤生长的能力,通过调节巨噬细胞对微生物和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增强巨噬细胞的免疫能力,以达到防癌、抗癌的目的,其亦有助于消炎与疼痛缓解,一氧化氮除了介导正常的生理功能外,还涉及改善感染性休克、高血压、中风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不同的病理生理状态,其在医疗健康领域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为了将上述的一氧化氮功效实际运用于人体,因此,如何产生一氧化氮并供给、运用于生物医疗上,以达到上述的多种功效,一直是该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氧化氮能以各种型式应用于生物医疗上,其中,外部应用型式的一氧化氮已被证实可以帮助创伤和烧烫伤的伤口愈合、治疗男女性功能障碍、促进毛发生长以及作用于需要血管扩张的部位,如中国台湾地区专利TW 200841880及TW 201417845已揭露可将亚硝酸盐类、酸剂与还原剂共同作用产生一氧化氮,并通过外用贴剂型式应用,以达到治疗烧烫伤等功效;美国专利US9801902亦提供一种外用一氧化氮贴片,通过亚硝酸盐类反应产生一氧化氮,进而用于治疗伤口;然而,因为一氧化氮带有自由基,使得它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当它与空气中的氧接触反应后,会形成具有腐蚀性与毒性的二氧化氮(NO2),二氧化氮接触到人体会产生刺激性,当人体吸入二氧化氮会进一步导致中毒反应,若长期暴露在二氧化氮的环境下更会造成不利的健康影响。
为了使外用型式贴片释出的一氧化氮气体不会转换为有毒性的二氧化氮,如何防止贴片和皮肤间的氧与一氧化氮接触产生反应亦是该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供给一氧化氮的装置,通过外部应用型式运用于生物医疗上,并解决上述的问题,以达到本发明前文所述的多种功效。
为解决前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供给一氧化氮的多层装置1,包含:
一不透气层2,位于远离使用者的一端;
一液体吸收层4,可用于吸收多余的液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咏达生医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咏达生医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5578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