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效生物淋滤复合菌系及其污泥脱铬过程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954916.3 | 申请日: | 2019-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246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汤岳琴;曾静;苟敏;孙照勇;夏子渊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02F11/02;C12R1/01;C02F101/22;C02F103/24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胡晓丽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效 生物 淋滤 复合 及其 污泥 过程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高效生物淋滤复合菌系,包括功能菌株和辅助菌株,功能菌株包括Acidithiobacillus thiooxidans ATCC 53990,辅助菌株包括Acidiphilium cryptum ATCC 33463、Rhodotorula mucilaginosa ATCC 9449、Alicyclobacillus cycloheptanicus CGMCC 1.7014和Sulfobacillus acidophilus ATCC 700253中的一种菌株或多种菌株的组合菌株。本发明将上述的高效生物淋滤复合菌系用于污泥脱铬工程中,通过具有较强耐酸性的异养菌消耗有机物,降低或消除对自养菌生长的抑制,利于显著提高生物淋滤效果,缩短淋滤周期,提高淋滤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保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生物淋滤复合菌系及其污泥脱铬过程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制革企业污水处理每年能产生高达数十万吨的污泥,由于生皮鞣革中大量硫酸铬的使用及较低的铬利用率,使制革业成为了一个潜在的污染行业。有研究表明传统工艺中大约只有60%铬盐得到了有效利用,其余的铬最终都进入了制革污泥(铬含量可高达1%~4%),其安全处置是皮革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生物淋滤技术是在有氧条件下,以二氧化碳为主要碳源、硫粉为主要能源,利用嗜酸菌的氧化还原反应及酸化等作用,将污泥等固相中的部分难溶或不可溶成分(如金属硫化物)转为可溶性而溶出进入液相中,最后通过固液分离加以去除。生物淋滤因其高效率、低成本、操作简单等优势而受到研究者的极大关注,已被应用于处理低品位矿、受金属污染的土壤、底泥、污水污泥等。但目前对于生物淋滤法处理制革污泥的关注和研究却非常有限。生物淋滤周期通常较长(8~44天),极大地限制了这项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这个问题可从选择高效的淋滤微生物以及优化淋滤工艺条件两方面入手加以解决。
因此,微生物在生物淋滤工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生物淋滤技术中所利用的细菌主要来自嗜酸性硫杆菌属(Acidithiobacillus)、硫化杆菌属(Sulfobacillus)、钩端螺旋菌属(Leptospirillum)、嗜酸菌属(Acidiphilium)等自养菌。许多研究表明污泥存在的某些可溶性小分子有机物对硫杆菌等自养菌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影响淋滤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制革污泥存在的某些可溶性小分子有机物对硫杆菌等自养菌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影响生物淋滤效果,本发明提供了解决上述问题的高效生物淋滤复合菌系及其污泥脱铬过程中的应用。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高效生物淋滤复合菌系,所述复合菌系包括功能菌株和辅助菌株,所述功能菌株包括Acidithiobacillus thiooxidans ATCC 53990,所述辅助菌株包括Acidiphiliumcryptum ATCC 33463、Rhodotorula mucilaginosa ATCC 9449、Alicyclobacilluscycloheptanicus CGMCC 1.7014和Sulfobacillus acidophilus ATCC 700253中的一种菌株或多种菌株的组合菌株。
优选地,所述复合菌系是由Acidithiobacillus thiooxidans ATCC 53990与Acidiphilium cryptum ATCC 33463、Rhodotorula mucilaginosa ATCC 9449、Alicyclobacillus cycloheptanicus CGMCC 1.7014、Sulfobacillus acidophilus ATCC700253中任意一种菌株组成的两组分体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5491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解淀粉芽孢杆菌菌株及其应用
- 下一篇:一种石油降解菌TDYN1T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