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垃圾填埋场封场渗滤液的处理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54861.6 | 申请日: | 2019-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979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7 |
发明(设计)人: | 周帆;余宪成;柯德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润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1/121;C02F103/06;C02F101/16 |
代理公司: | 43247 长沙鑫泽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尹锋 |
地址: | 410000 湖南省长沙市长沙高新开***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污泥 人工湿地 渗滤液 处理工艺 二次处理 高级氧化 生物脱氮 污泥调节 一次处理 氨氮 电芬顿反应器 高效活性污泥 环境友好型 垃圾渗滤液 垃圾填埋场 预处理工艺 深度处理 生态环境 一体化 芬顿法 生活性 封场 脱氮 总氮 去除 污染物 废水 截留 美化 排放 吸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垃圾填埋场封场渗滤液的处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收集渗滤液;利用高级氧化电芬顿反应器对渗滤液进行处理,得到一次处理液和一次污泥,一次污泥输入污泥调节罐;利用AO‑MBR膜一体化生物脱氮设备对一次处理液进行脱氮,得到二次处理液和二次污泥,二次污泥输入污泥调节罐;将二次处理液输入人工湿地进行处理,经过人工湿地后排放。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高级氧化电芬顿法作为垃圾渗滤液的预处理工艺,即能降低氨氮和总氮含量,又能提高废水的可生活性;处理工艺采用AO‑MBR膜一体化生物脱氮设备,既能实现高效去除氨氮,又能实现高效活性污泥截留;深度处理采用环境友好型人工湿地,既能吸收部分污染物,又能美化生态环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处理工艺,特别涉及一种垃圾填埋场封场渗滤液的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垃圾渗滤液是垃圾在堆放和填埋过程中,由于物质发酵、雨水冲刷和地下水浸泡而渗滤出的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其水质复杂,环境危害大。
垃圾渗滤液随地域、行业、填埋时间的不同,其成分有较大的差异,COD(ChemicalOxygen Demand,化学需氧量)、氨氮也有较大差异,COD可达90000mg/L,氨氮可到1700mg/L,且具有臭味,加大了运行操作的难度。
目前,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方法主要有回灌法、生物处理法、物化处理法和土地处理法等。回灌法虽然降低了COD,但由于含氮化合物的降解增加了30%的总氮浓度,是一种非彻底的处理方法;厌氧处理时,当负荷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去除率会严重下降;氧化剂氧化法需要氧化剂的量较大;蒸发蒸馏会出现起垢和结垢的问题。物化处理法包括膜技术,膜技术是通过微滤、纳滤、超滤、反渗透等膜组件将废水中的污染物截留,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但膜组件维修、更换频繁、清洗困难、易堵塞、处理量波动较大、运行成本高,同时膜处理产生的浓水难以处理,容易产生二次污染。
因此,现有的各种垃圾渗滤液的处理设备,其处理能力较差,效率不高,出水水质的COD、氨氮以及总磷不能达到排放标准或存在二次污染。研究探索高效、经济、满足新排放标准的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和装置是垃圾填埋处理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经过深入研究,得到一种垃圾填埋场封场渗滤液的处理工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垃圾填埋场封场渗滤液的处理工艺,其处理高效,使得排放液体符合排放要求。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垃圾填埋场封场渗滤液的处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收集渗滤液;
步骤二,利用高级氧化电芬顿反应器对渗滤液进行处理,得到一次处理液和一次污泥,一次污泥输入污泥调节罐;
步骤三,利用AO-MBR膜一体化生物脱氮设备对一次处理液进行脱氮,得到二次处理液和二次污泥,二次污泥输入污泥调节罐;
步骤四,将二次处理液输入人工湿地进行处理,经过人工湿地后排放。
进一步的改进,还包括步骤五:将污泥调节罐中的一次污泥和二次污泥输入叠罗脱水机进行污泥脱水。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步骤四中,在进行排放之前进行紫外线杀菌。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步骤四中,排放处设置有人工浮岛。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人工湿地包括进水区、处理区和出水区,所述处理区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种植层、布水管、基层和集水管,所述布水管与所述进水区连接,所述集水管与所述出水区连通。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人工湿地的底部铺设有防渗薄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润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南润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5486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